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病毒性心肌炎(viral myocarditis, VMC)是一种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心肌局灶性或弥漫性病变,是临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众多研究已经证实,嗜心性病毒如柯萨奇病毒B3(coxsackievirus B3,CVB3)感染不但可以引起VMC,部分VMC患者可转化为扩张型心肌病(dilated cardiomyopathy,DCM),两者是心源性猝死的重要原因。目前认为,病毒的直接攻击和其引发的自身免疫反应在VMC的发病机制中起到重要作用。临床研究及动物实验表明,T辅助细胞(Th)如Th1、Th2、Th17细胞及其效应因子如IFN-γ、IL-12、IL-10、IL-17等在调节VMC免疫及炎症网络方面起重要的作用。然而,VMC发病机制仍未完全阐明,目前临床上针对VMC仍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因此进一步研究病毒性心肌炎的发病机制有重要意义。Th22细胞是以分泌白介素-22(interleukin-22,IL-22)为特征的一种新发现的独立CD4+T辅助细胞亚群,其不同于传统的Th1、Th2、Th17等细胞亚群。近来研究表明,Th22细胞及其效应因子IL-22参与人或动物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及感染性疾病的病理生理机制,且其特征性细胞因子IL-22在呼吸道损伤和炎症中促进/抑制炎症的功能由IL-17A调节。然而Th22细胞及其效应因子IL-22是否参与病毒性心肌炎发病过程?在VMC中促进还是抑制心肌炎症发展?IL-l7A是否影响其作用?目前尚未报道。为深入了解Th22细胞及IL-22是否参与VMC发病机制,阐明其在VMC中的作用,寻求VMC新的治疗思路和靶点,本课题拟应用BALB/c小鼠腹腔注射CVB3方法建立VMC模型,进行以下三方面研究。第一部分VMC小鼠Th22细胞及其相关因子的表达本部分包括两个方面的研究:1、小鼠VMC模型的建立以及心肌病理组织学改变;2、小鼠VMC Th22细胞亚群及其相关因子IL-22、IL-22受体(IL-22R)的变化及意义。32只6周龄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VMC组(n=20)及对照组(n=12)。采用腹腔接种CVB3建立VMC模型(VMC组),对照组腹腔注射等量的磷酸盐缓冲液(PBS),各组小鼠在规定时点取血,分离血浆,无菌取心脏和脾。HE染色了解心肌病理组织学改变并计算心肌病理积分;流式细胞术(FACS)检测小鼠脾Th22细胞;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RT-PCR)检测心肌组织Th22细胞相关因子IL-22、IL-22R1(IL-22特异性受体亚基)、IL-10R2mRNA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小鼠心肌组织IL-22表达水平;酶联免疫双夹心抗体法(ELISA)检测血浆中IL-22蛋白的表达。病理结果显示,VMC组小鼠心肌组织病理积分明显升高,与对照组相应时点亚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流式细胞计数结果显示,对照组Th22细胞表达量为0.84%±0.33%,VMC组明显升高(3.47%±0.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免疫组化结果显示,VMC组心肌组织IL-22较对照组明显升高(236.24±43.26vs.17.45±5.21,P<0.01)。RT-PCR结果显示VMC组心肌组织IL-22、IL-22R1mRNA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21.28±4.28vs.4.28±0.97;3.01±0.78vs.1.05±0.29, P均<0.01)。VMC组心肌组织IL-10R2mRNA较对照组明显降低(43.28±9.14vs.58.5±9.01,P<0.05)。ELISA结果显示,VMC组血浆IL-22蛋白含量较对照组明显升高(20.21±3.81vs.3.02±0.83pg/ml, P<0.01)。结论:Th22细胞及其相关因子IL-22、IL-22R1在VMC组均较对照组增高,提示Th22细胞及其相关因子可能参与小鼠VMC的发病机制。第二部分:抗IL-22抗体对小鼠VMC的干预作用本部分包括三个方面的研究:1、抗IL-22抗体对VMC小鼠心肌病理改变的影响;2、抗IL-22抗体对VMC小鼠IL-22--IL-22R表达的影响;3、抗IL-22抗体对VMC小鼠IL-6、TNF-α、IL-17、IFN-γ、IL-1β表达以及病毒复制的影响。6周龄雄性BABL/c小鼠36只,随机分成3组,抗IL-22抗体组(Anti-IL-22Ab组,n=12)、同型对照组(IgG组,n=12)、PBS组(n=12)。Anti-IL-22Ab、IgG和PBS组小鼠均腹腔注射CVB3病毒液,注射病毒当天定义为第0天。Anti-IL-22Ab、IgG和PBS组小鼠在第0天分别腹腔注射50μg Anti-IL-22Ab、50μg同型对照IgG和50μg PBS。HE染色了解心肌病理改变;RT-PCR检测小鼠心肌组织中IL-22、IL-22R1、IL-10R2、IL-17、TNF-α、CVB3、IL-6、IFN-γ、IL-1βmRNA的表达;ELISA检测小鼠血浆中IL-22、IL-17、TNF-α、IL-6、IFN-γ、IL-1β的表达水平;流式细胞技术检测脾Th22亚群细胞数目;空斑形成法检测心肌病毒滴度。结果显示,Anti-IL-22Ab可增加心脏重量/体重(HW/BW)比值、增多心肌组织内炎性浸润灶、升高心肌病理积分。Anti-IL-22Ab减少Th22细胞及IL-22水平,增加心肌中IL-22R1的含量,升高心肌及血浆中IL-17、IL-6、TNF-α、降低IFN-γ的mRNA及蛋白水平,促进心肌病毒复制。对IL-1β的mRNA及蛋白表达均无明显影响。结论:Th22细胞的重要细胞因子IL-22减少VMC小鼠心肌炎症、抑制病毒复制,发挥保护心肌的重要作用。IL-22可能是治疗VMC的重要靶标。第三部分IL-17A对小鼠病毒性心肌炎中IL-22作用的影响本部分包括两个方面的研究:1.抗IL-22抗体对IL-17A-/-小鼠病毒性心肌炎心肌病理变化的影响;2.抗IL-22抗体对IL-17A-/-小鼠病毒性心肌炎心肌病毒复制,IL-6、TNF-α、IFN-γ及STAT3表达的影响。6周龄SPF级雄性IL-17A基因敲除型(IL-17A-deficient,IL-17A-/-) BALB/c小鼠32只,随机分成4组,抗IL-22抗体组(Anti-IL-22Ab组,n=8)、同型对照组(IgG组,n=8)、病毒性心肌炎组(VMC组,n=8)、正常对照组(Normal组,n=8)。 Anti-IL-22Ab、IgG和VMC组小鼠均腹腔注射CVB3病毒液,注射病毒当天定义为第0天。Anti-IL-22Ab、IgG和VMC组小鼠在第0天分别腹腔注射50μgAnti-IL-22Ab、50μg同型对照IgG和50μg PBS。正常对照组(Normal组)未接受任何处理。第14天时,所有小鼠摘眼球取血后处死小鼠。HE染色了解心肌病理改变;记录心脏重量/体重(HW/BW)比值;RT-PCR法测定心肌组织CVB3、TNF-α、IL-6、IFN-γ、STAT3、IL-22的mRNA含量;ELISA检测小鼠血清中IL-22浓度;空斑形成法评估心肌病毒滴度;蛋白质印迹(Western-blot)法检测小鼠心肌组织磷酸化STAT3(p-STAT3)蛋白表达;重组IL-17(rIL-17)培养VMC小鼠脾脏淋巴细胞,RT-PCR法检测淋巴细胞IL-22及IL-6mRNA,ELISA法观察培养上清液IL-22蛋白浓度。结果显示:在IL-17A基因敲除背景下,Anti-IL-22Ab降低VMC的严重程度,降低VMC的HW/BW,加重心肌CVB3病毒复制,减少心肌炎性因子TNF-ɑ、IL-6、IFN-γ mRNA含量,降低STAT3mRNA及p-STAT3蛋白表达,降低心肌IL-22mRNA及血清IL-22蛋白水平,且心肌CVB3RNA与IL-22mRNA、CVB3RNA与IFN-γ mRNA均呈负相关。同时,体外细胞培养实验证明,重组IL-17(rIL-17)促进VMC小鼠脾脏淋巴细胞合成分泌IL-22及IL-6。结论:在IL-17A基因敲除背景下,IL-22加重心肌炎症,抑制心肌病毒复制。结合第二部分研究内容,提示IL-17A能调节IL-22对VMC心肌组织炎症抑制/促进的功效,但不改变IL-22抑制心肌病毒复制的作用。本课题研究结果提示:VMC小鼠中Th22细胞及其效应因子IL-22、IL-22特异性受体亚基IL-22R1均明显升高,提示Th22细胞及其细胞因子可能参与VMC发病机制;在IL-17A共表达情况下,IL-22降低VMC小鼠心肌组织炎症程度,其作用机制可能主要与抑制病毒复制,抑制炎性因子IL-6、IL-17及TNF-α的水平,促进病毒清除者IFN-γ含量上升有关;在缺乏IL-17A的背景下,IL-22虽仍能抑制病毒复制,但加重VMC心肌炎症,其机制可能与促进炎性因子TNF-ɑ、IL-6、IFN-γ的表达有关,提示在VMC小鼠中,IL-17A不能调节IL-22的抗病毒功效,但可调节IL-22的促炎/抑炎作用。这些数据提示Th22细胞可能参与VMC的发病机制,Th22细胞及其细胞因子IL-22可能将成为病毒性心肌炎新的治疗靶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