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1994年汇率制度改革以来的十几年时间里,人民币实际上实行的是单一钉住美元的汇率制度。不可否认,这种汇率制度曾经为我国对外贸易的稳步发展做出贡献。但是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开放和发展,单一钉住美元的汇率制度的弊端逐步暴露出来。根据蒙代尔的“不可能三角”理论,一个开放的国家如果要保持本国货币汇率的相对稳定,例如采用钉住汇率制度,其必然是以牺牲该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为代价的。从长远来看,我国最终将实现资本项目开放,与此同时,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对我国又有重要意义,因此,人民币最终将必然放弃钉住汇率制度走向浮动。 人民币从钉住汇率制度退出到最后实现浮动是一个逐步过渡的过程,这是由我国目前尚不成熟的金融体系所决定的。因此,人民币在过渡时期的汇率制度安排成为近期的一个热点问题。 许多学者提出人民币可以采用爬行波幅钉住货币篮子制度来实现退出钉住。本文的论题便是分析爬行波幅钉住货币篮子制度是否在我国可行。 本文的分析首先是从案例的角度展开。首先,本文选择波兰作为分析对象,因为波兰是实行爬行波幅钉住货币篮子制度成功的典范,并且波兰在选择实行爬行波幅钉住货币篮子制度时的经济状况与目前我国的经济状况有相似之处。本文主要从波兰实行爬行波幅钉住货币篮子制度后的效果、经验等角度分析。然后,本文选择芬兰作为分析对象,因为芬兰的爬行波幅钉住货币篮子制度是以狼狈的被迫退出告终的。通过分析,本文总结出人民币实行爬行波幅钉住货币篮子制度可能的优点和弊端,从而得出本文的观点:在货币管理当局能够注意正确的开放顺序和谨慎选择加宽汇率浮动区间的时机的前提下,爬行波幅钉住货币篮子制度可以成为人民币退出钉住汇率制度后的一种安排。 接着,本文对人民币采用爬行波幅钉住货币篮子制度中人民币汇率的定价方式进行了设计。这个部分的创新主要体现在权重的设计上。本文没有采用公认的以稳定名义有效汇率为政策目标所采用的贸易权重,而是采用贸易、外商对华直接投资、外债三种因素结合而成的综合因素作为权重。最后,本文使用所设计的定价方式计算出2001年至2004年人民币汇率的模拟值,并将模拟值与实际值比较,验证货币篮子定价方式与单一钉住美元定价方式相比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