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4年以来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民工荒”现象持续存在,并且向内陆省份蔓延,“民工荒”现象引起了国内学者对中国刘易斯转折点是否到来的争论,“正确判断刘易斯转折点是否到来”对于我国的经济发展阶段、矛盾特征和全局战略问题的判断很重要。学者得到不同结论主要源于对刘易斯二元经济模型的不同理解,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刘易斯二元经济模型是否适用于中国;二是怎样理解刘易斯转折点;三是怎样选择刘易斯转折点的测量指标并对之进行解释。 本文以刘易斯《二元经济论》为基础,通过放松刘易斯二元经济模型的相关假设(主要包括劳动力同质性假设、二阶级土地制度假设、劳动力权利平等假设和现代部门发展水平同一化假设等),说明刘易斯二元经济模型对中国具有较好的适用性;通过阐释刘易斯第一转折点和第二转折点的具体涵义,说明刘易斯第一转折点对当前中国的政策含义更大;通过指标含义及其与中国实际情况的吻合度辨析并结合刘易斯第一转折点的主要特征选择了可行的指标束。 在此基础上,本文重新对中国是否进入刘易斯第一转折点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2003年以来农民工工资呈现持续快速增长、大量剩余劳动力Ⅱ的存在、劳工荒等现象标志着我国到达了刘易斯第一转折点。但刘易斯第一转折点到来并不意味着我国剩余劳动力被吸收完毕,相反我国仍存在大量剩余劳动力。但现在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主要是另一种类型,即农村剩余劳动力Ⅱ。为了确保两个转折点在更短时间内会合,我们应该在产业转移、农村劳动力培训、土地制度和户籍制度改革以及发展有机农业等方面进行更多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