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油氧化分解机理的量子化学研究

来源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dbird_zd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燃料油的品质与其安定性有着内在联系,研究燃料油的分解机理,探讨燃料油在引发剂存在下的氧化分解程度对油品质量的影响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本论文采用量子化学方法对引发剂分子与正辛烷的引发分解反应机理研究发现,正辛烷被均裂生成氟代烷烃和丁烷基自由基。计算得到引发分解的反应能垒仅为25.73 kJ/mol,从理论上展示出引发剂三氟化氯具有很强的反应活性。 计算了丁基过氧自由基逐级氧化分解的几种可能的反应机理:发现丁基过氧自由基与丙烷发生分子间夺氢反应过程是较为容易的,其活化能为53.56 kJ/mol,这个结果与相类似的烃基自由基反应的实验测定值(40~60 kJ/mol)一致,表明反应机理是合理的。计算发现,氧化分解的烷氧自由基再氧化分解可生成醛、羧酸以及二氧化碳和水;计算得到丁基过氧自由基分别与a、β、γ-位氢发生分子内环消除反应的活化能分别为211.33 kJ/mol、111.58 kJ/mol、68.31 kJ/mol。比较其活化能发现经γ-位氢环化消除反应的可几性较大。 计算正辛烷引发分解和逐级氧化分解过程为:正辛烷经引发剂作用分解成烷基自由基,后氧化生成烷基过氧自由基,再逐级氧化成醛、醇、羧酸,然后再脱羰或脱羧,直至完全氧化生成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水。 采用高压反应釜和微反应器模拟正辛烷热裂解和氧化分解,结果显示,分解产物中可检测到烯烃、乙醇,乙酸、丙醇、丁醛、戊醛以及碳六至碳八的醇等中间体,实验结果很好的考证了理论计算的反应初理。
其他文献
  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Pergande)属于缨翅目(Thysanoptera),锥尾亚目(Terebrantia),蓟马科(Thripidae),花蓟马属(Frankliniella),又名苜蓿蓟马,是一种重要
  "一带一路"在习近平主席于2013年提出后备受全球瞩目,成为中国国际战略的代名词。其实早在2000多年,张骞出史西域时,"一带一路"就开始成为我国与世界经济合作交流的有效措施
近十几年来,低速高电荷态离子在绝缘微孔中的导向研究受到广泛关注,这主要得益于微孔导向在实际应用中的潜在价值.实验上,我们首次研究了7-200 keV的H2+分子离子穿过多孔的锥
会议
本文首次获得了MgCl2-二甲亚砜(DMSO)体系和MgCl2-甲苯-DMSO三元体系的溶解度和相平衡规律。发现在MgCl2饱和时,MgCl2-甲苯-DMSO三元体系在30℃、50℃、60℃和70℃溶液均不出
目前环境保护、能源节约、高效生产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工业生产的首要目标。炼油工业是最重要的能源生产过程之一,而在炼油工艺单元中最为重要的便是催化裂化过程。Y沸石的出现,
  研究明确田间自然条件下多种蔗螟混合发生为害对甘蔗实测产量及糖分损失,可为甘蔗螟虫的科学有效防控提供理论依据和详实的实测数据.本文于2012~2014年在蔗螟发生严重蔗区
本文分析了甲苯与甲醇烷基化反应制备对二甲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对甲苯烷基化制备对二甲苯反应体系进行了热力学计算;在一系列改性ZSM-5分子筛催化剂上考察了甲苯与甲醇烷基
甜瓜(Cucumis meloL.)为葫芦科(Cucurbitaceae)甜瓜属(Cucumis Linn)一年生草本植物,是国内外重要的园艺作物和经济作物。新疆哈密瓜为中国特有的甜瓜种质资源,具有不同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