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与者非理性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影响研究

来源 :上海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h_05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市公司通过招股说明书、上市公告书、定期报告及临时报告等信息披露形式,将公司及其相关信息向市场投资者及社会公众传递信息,作为后者抉择的主要来源与依据。真实、充分、及时、规范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有助于从根本上保护投资者的长短期利益,保证证券市场长远、健康、有序发展。 目前我国信息披露制度并不完善,上市公司在信息披露过程中拥有很大的自主性,在编制公开报告和对外信息披露的过程中,存在隐瞒信息、延迟披露等违反信息披露要求不当行为。众多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行为中,存在着大量常人看起来无法理解的行为,如有超过1/3“应当”发布业绩预告的上市公司并未遵守规定,存在“应预未预”现象,而这其中有2/3以上是利好信息。什么原因导致上市公司隐瞒利好信息的业绩预告呢?另一方面,总有部分上市公司偏好发布乐观的盈利预测数据,偏好于披露诱导性质的信息。 现有的信息披露研究主要从理性人假设前提出发,分析为什么要进行信息披露,以及进行信息披露所产生的经济影响。比如,现有信息披露研究认为上市公司往往选择披露有利于本公司的财务信息,对坏消息则“多报不如少报,少报不如不报”。然而这未能对上述“应预未预”现象给出合理的解释。理性人假设下同样也无法很好地回答部分上市公司为何偏好发布乐观的盈利预测数据。 这些问题在理性框架下研究中未能得到满意解答,而在非理性框架下,管理者的过度自信却可以自然地回答为何偏好发布乐观的盈利预测数据。 为此,本文抛弃理性人假设前提,在信息披露过程中引入参与者非理性,分别从投资者非理性和管理者非理性两个方面出发,研究非理性因素对信息披露的影响,以期望得到更好的解答。 目前国内外有关信息披露的研究,绝大多数没有考虑非理性因素的影响,非理性因素对信息披露有何影响缺乏系统性总结。Beyer,Cohen,Lys and Walther(2010)以及Berger(2011)在对财务信息披露的研究文献进行综述时,他们总结了上市公司进行信息披露的动机,而这些动机中均未出现非理性因素。并且从这些综述中还可以发现,国外学者很少有人在研究过程中考虑参与者非理性的影响,忽略了非理性因素在信息披露过程中的作用。 在行为公司金融方面,从Baker and Wurgler(2011)最新综述中可以发现,当前相关研究主要从非理性对公司投融资决策角度展开,分别从投资者非理性、管理者非理性两大方面进行研究,而有关非理性对公司信息披露行为的研究则只有少量,其中Hirshleifer and Teoh(2003)首次从投资者关注度角度研究其对信息披露市场反应的影响,此后部分学者从此方面继续展开研究。但这些研究只分析投资者非理性对市场反应的影响,没有从管理层进行信息披露动机上考虑非理性因素的影响。 本文遵循行为金融的研究方法,分别从投资者非理性、管理者非理性这两个研究框架出发,研究非理性因素对信息披露的影响,既丰富当前信息披露的相关研究,同时还扩展行为金融研究领域。研究系统性地揭示非理性因素在信息披露过程中的作用,为当前信息披露的研究引入非理性范畴,让学者可以更加深入地解析信息披露过程。而在此基础上,本文的研究还为行为公司金融研究开辟了新的研究领域,在传统行为公司金融研究领域加入新研究方向,将行为金融理论应用于新研究事件中。 在实用价值上,本文关于投资者非理性、管理者非理性对信息披露影响的研究成果,尤其是其中市场反应这部分研究成果,将为投资者进行证券投资提供理论支持;为投资者如何利用信息披露过程中的非理性进行交易提供现实指导意义。 本文的研究内容主要分成三个部分:投资者非理性对信息披露的影响研究(管理者理性);管理者非理性对信息披露的影响研究(投资者理性);以及理性投资者利用信息披露非理性因素的经验分析研究。 1、投资者非理性对信息披露的影响研究  主要研究在管理层是理性情况下,投资者非理性因素对信息披露的影响。 首先对投资者非理性模型的前提假设及基本内涵进行解析,在此基础上构建模型进行理论分析,从理论上分析投资者非理性会对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行为产生何种影响。理论分析发现上市公司在最大化自己的目标函数时,会考虑市场上存在的错误定价,上市公司管理层会利用投资者的非理性来影响这部分错误定价,并以此来最大化自身利润。 接下来,本文通过研究上市公司发布业绩预告行为,为理论分析提供证据支持。主要从投资者有限关注、投资者意见分歧角度出发,探讨管理层如何利用投资者某一特定非理性行为来影响投资者行为,最终影响公司的市场价值。 研究发现,管理层的业绩预告行为存在择机偏好,倾向在投资者关注比较低的时候公布利好预测,吸引投资者的关注,扩大利好业绩所带来的影响。研究还发现上市公司管理者会利用投资者非理性而存在的投资者意见分歧,管理者在意识到进行业绩预告信息披露会降低意见分歧后,投资者意见分歧越大的公司越不倾向于进行业绩预告,发生“应预而不预”,即使应该预告的是利好业绩。上市公司管理者利用投资者的非理性因素来维持高股价,从而实现市值管理的目标。 综合研究结果表明,我国证券市场上投资者非理性因素的确对公司的信息披露行为产生了影响,上市公司在进行信息披露过程中或多或少会利用投资者的非理性因素。 2、管理者非理性对信息披露的影响研究  主要研究在投资者是理性情况下,管理者非理性因素对信息披露的影响。 首先同样对管理者非理性模型的前提假设及基本内涵进行解析,在此基础上构建模型进行理论分析,从理论上分析管理者非理性会对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行为产生何种影响。理论分析发现管理层过度自信将会改变管理层自己所理解的目标函数,过度自信的管理层在最大化目标函数时,因过度自信这一非理性因素的作用,公司高管将更偏好于进行投资活动。过度自信将会通过影响上市公司高管的决策,进而影响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行为。 通过利用上市公司发布并购公告这一事件,为理论分析提供证据支持。研究结果显示管理者的自信程度与并购决策呈现出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过度自信的CEO对并购前景过于乐观,偏好于进行公司并购活动,进而发布相关的并购公告信息。过度自信使CEO具有较强的并购意愿,更加偏好于发布有关并购的信息披露。 综合研究结果表明,我国证券市场上公司管理层过度自信因素的确对公司的信息披露行为产生了影响,过度自信通过影响上市公司高管的决策,进而影响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行为。 3、在理性投资者利用信息披露非理性因素的经验分析研究  在投资者非理性、管理者非理性对信息披露影响研究的基础上,讨论市场上理性投资者会如何利用信息披露行为中存在的非理性因素来获利。分别分析理性投资者在投资者非理性假设下、管理者非理性假设下如何利用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事件进行获利。 通过分析投资者关注度对上市公司利好业绩预告后一段内市场反应影响后,发现理性投资者可以通过购买过去两周内在投资者关注度低时发布利好业绩预告的上市公司股票,并持有两周来获取超额收益。通过分析过度自信CEO并购公告中的并购目标公司股票在公告后一段时间内的走势,发现理性投资者可以通过购买过度自信CEO所发布并购公告中的目标公司股票获利。 业绩预告和并购公告这两个事件的分析结果显示,我国证券市场上的理性投资者,在现实中的确会利用信息披露中非理性因素对信息披露的影响,来获取超额收益。 全文在章节上共分成六个章,首先是引言,然后为国内外研究综述,紧接着三个章节分别研究投资者非理性对信息披露的影响、管理者非理性对信息披露的影响研究、以及理性投资者利用信息披露非理性因素的经验分析研究,全文最后是结论与建议。
其他文献
在《今日印刷》创刊30周年之际,表示热烈祝贺!并向所有关心和支持《今日印刷》成长进步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rn30年的历史印迹.30年的风雨征程,《今日印刷》伴随着改革
在网关板卡(网卡)中每一个信道都需要消除回声,这个问题对于每个有电话使用经验的用户来说都是很容易理解的,也是网关中决定话音质量的唯一要素.网际协议网上话音(Voice over
随着教育改革在我国教育领域有效实施,我国职业院校教学模式发生了极大的改变,多数院校基于教育改革的背景下不断创新教学模式,并且获得了相对较好的教学效果。近年来,很多职
短消息服务功能是中国电信GSM全球通数字移动电话网提供的众多服务功能之一,它的主要特点是将手机的通话功能和寻呼机的寻呼功能合二为一,利用手机发送和接收各种信息。通过
在当代,企业快速的发展,进而对财务管理提出了高的要求。因此新会计准则便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了,而在这一准则下的财务管理尚不完善,依然存在一定问题。本文主要就新会计
我们熟悉的存储器器件有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和只读存储器(ROM)两种。随机存取存储器是易失性存储器,即在存储器断电后,其所存的数据会全部丢失。但是,RAM的读写速度快,通常
从机械式电表转向电子电表是全球的发展趋势,因为电子系统可为住宅和工业电表制造商提供更低的成本、更高的可靠性,以及改进的监控特性.Cirrus Logic新近推出的两款新型模数
花卉产业增长方式,决定了云南花卉产业的是否可持续发展。而花卉产业的增长方式,不仅是花卉产业各环节包括科研育种、种植、物流、贸易、深加工、配套产业及相应服务体系等的增
谷胱甘肽-S-转移酶(glutathione S-transferases,GSTs)是植物抗氧化系统的重要成员,在初生代谢、次生代谢、细胞信号转导及逆境响应等生物学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研究以G
在分析大型装备研制现状的基础上,运用过程方法对装备故障管理中的关键过程进行识别,从事前预防、事中控制和事后处置三个方面提出故障管理措施的具体方法,为提升故障管理的有效性提供参考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