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和动物的肠道内栖息着数量庞大且种类丰富的微生物。肠道菌群通过代谢、营养、免疫等作用影响宿主健康。以乳杆菌和双歧杆菌为代表的益生菌对人体具有多种重要的生理功能。失衡的肠道菌群对膳食诱导的肥胖的重要作用已得到证实。而肠道菌群在人类遗传性肥胖中的作用还有待研究。小胖威利症(Prader-Willi syndrome,PWS)由父源15号染色体的缺失、突变或基因印记导致,是最常见的基因缺陷导致的肥胖。患者在儿童时期表现出暴食症并发展为重度肥胖。本研究中的PWS肥胖儿童接受了为期105天的富含碳水化合物和复合益生元的营养干预后,体重显著降低,糖、脂代谢相关的指标显著改善。其肠道内的乳杆菌和双歧杆菌显著增加并成为优势菌。本研究首先采用MRS琼脂选择性培养基从该PWS肥胖儿童营养干预后的粪便样品中进行乳杆菌和双歧杆菌的分离。使用变性梯度凝胶电泳技术、ERIC-PCR指纹图谱技术、16S rRNA基因测序技术等分子生物学方法对分离物进行分型和鉴定。94个分离物属于乳杆菌,74个分离物属于双歧杆菌。其中88株粘膜乳杆菌分为4种ERIC类型;3株卷曲乳杆菌仅一种ERIC类型;3株格氏乳杆菌仅一种ERIC类型。73株假小链双歧杆菌分为5种eric类型;1株长双歧杆菌为1种eric类型。为了进一步研究pws儿童营养干预后肠道内优势菌的生理功能,测定了分离株的短链脂肪酸产生能力、发酵液的抑菌能力和降解利用碳水化合物的能力,究发现,所有分离株都只产乙酸,不产其他挥发性脂肪酸。而分离株的发酵液对pws儿童营养干预前肠道内的大肠杆菌分离株、标准菌株escherichiacolimg1655和enterobactercloacaeb29无明显的抑菌作用。研究菌株降解利用复杂碳水化合物的能力发现,分离株bifidobacteriumpseudocatenulatumc95对低聚果糖和中长链菊粉的利用能力优于bacteroidesthetaiotaomicronatcc29148和eschrichiacolid45;对formulano.3(儿童膳食干预成份之一)的利用能力优于bacteroidesthetaiotaomicronatcc29148、anaerostipeshadrusbpb5和eschrichiacolid45。综上所述,本研究成功分离得到了一名pws儿童营养干预后肠道内的优势细菌——乳杆菌和双歧杆菌。发现肠道中同一类型的细菌具有丰富的菌株多样性。与肠道中其他常见共生菌的代表菌株相比,分离株bifidobacteriumpseudocatenulatumc95具有更强的碳水化合物利用能力。该菌株的全基因组信息在cog和kegg两大数据库中的基因注释结果显示,菌株自身具有丰富的代谢碳水化合物的相关基因。双歧杆菌分离株降解利用碳水化合物的能力,或许能够一定程度地解释该名儿童营养干预后肠道内双歧杆菌显著增加并成为优势菌的这一现象。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pseudocatenulatumc95是以志愿者健康效应为指导分离得到的关键菌,具有成为益生菌的极大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