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浮石轻骨料混凝土复合聚丙烯纤维后性能的改善

来源 :内蒙古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6次 | 上传用户:chester1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蒙古自治区是盛产天然浮石的地方。浮石作为轻骨料混凝土中粗集料的一种具有独到的优势。当然,也会存有一些自我无法弥补的缺陷。本文希望通过聚丙烯纤维来增进天然浮石轻骨料混凝土的韧性,减少、控制混凝土塑性收缩裂缝的生成和发展,进而提高其力学性能和耐久性。据了解,国内外对聚丙烯纤维混凝土和轻骨料混凝土研究已经很发达,并发现了两种混凝土的诸多优点,但对聚丙烯纤维浮石轻骨料混凝土的研究还没有具体结论(尤其在国内),并且天然浮石本身还具有地区特性(与火山周围的环境、喷发时间段的天气状况等息息相关)。所以,对浮石轻骨料混凝土加入聚丙烯纤维研究具有很大的意义的。本文在LC25、LC30浮石轻骨料混凝土中掺入不同掺量的聚丙烯纤维组成试验组,进行力学试验和抗冻试验,依据试验结果和现象研究聚丙烯纤维对浮石轻骨料混凝土性能的影响、分析其影响机理,并定量分析出纤维的最佳掺量。最后,对聚丙烯纤维轻骨料混凝土进行抗冻耐久性的D-N模型预测和对、LC30混凝土进行冻融损伤方程演化。经试验整理、分析得出:在本试验纤维掺量范围内,聚丙烯纤维对浮石轻骨料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和抗冻性能具有改善作用,这可为工程实践提供理论基础。
其他文献
普通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染色体组AABBDD,2n=6x=42)是典型的异源多倍体物种,它的起源经历了两次异源多倍化的过程。未减数配子的形成导致了染色体自动加倍,这在普通小麦起源中具有重要意义。因为仅有极少数四倍体小麦和节节麦材料参与了普通小麦的杂交过程,所以产生了“进化瓶颈”:与其供体物种相比,普通小麦的遗传多样性急剧下降。大量研究资料已清楚表明,现存的普通小麦供体物
盐沼盐杆菌(Halobacterium salinarium)在细胞膜上可合成细菌视紫红质(BR),BR蛋白具有光敏性。在光照条件下,BR蛋白分子迅速发生一系列分子构型变化,再经过构型及中间体的转换回到最初状态,光循环完成。研究发现,BR蛋白是一种光敏蛋白,广泛应用于光电转换器、信号储存器、生物新兴材料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论文以盐沼盐杆菌F0为出发菌株,依次进行紫外诱变、微波诱变及常压等离
学位
泵站在灌溉、排涝、调水、城市供水、污水排放,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经济发展,改善人民生活,建设生态环境等方面起着关键作用。梯级泵站系统是一套用渠道串联起来的泵站梯级
本文的研究工作是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原位生态渗-滤技术阻滞道路径-渗流污染的作用机理及方法”(NO.51578481)的资助下开展的。密集的道路交通网络在为城市带来高度通达、集散功能的同时,也由于频繁交通活动所致的尾气排放、敞式运输、车辆扬尘、轮胎制动、部件磨损以及油分渗漏等原因,成为面状污染最主要的来源之一,路面径流排放、下渗对周围水系和地下水环境造成的影响已经成为道路生态化建设亟待解决的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