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及灵活性供需匹配的多能源耦合系统优化配置研究

来源 :重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a651204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对能源需求及环境保护关注度的日益增长,传统化石能源的有限性及污染性促使着人们寻找新的能源替代。多能源耦合系统通过整合优化多种能源,实现不同能源间的协调互补,为解决能源和环境问题开辟了新的思路。多能源耦合系统可有效发挥不同能源间的协调互补特性,充分提高系统的综合能效和可再生能源消纳能力。然而,随着可再生能源的大规模并网,多能源耦合系统内净负荷波动加剧,导致系统受到较大的冲击和影响。为此,需要在保证系统经济运行的前提下,充分挖掘多能源耦合系统的灵活性,对系统内变化功率进行快速响应和调节,维持系统的正常稳定运行。因此,在多能源耦合系统的优化配置中考虑灵活性显得尤为重要,准确预测系统的灵活性需求、科学配置灵活性资源、合理直观地评价系统灵活性等问题值得深入研究。本文就此展开如下研究:(1)量化多能源耦合系统的灵活性需求与供给,建立灵活性供需匹配评价指标。针对多能源耦合系统的用能特性,采用概率统计的方法建立表征其净负荷波动水平的灵活性需求预测模型;根据系统内灵活性资源的运行特性与出力特点构建其基本数学模型。针对灵活性的特征以及多能源耦合系统的特点,构建计及灵活性供需匹配的多能源耦合系统灵活性评价指标,该指标具有整体可视化评估系统灵活性的特点,可直观量化系统内灵活性供给和需求的匹配程度。(2)以可再生能源与火电机组集成的源侧区域多能源耦合系统为对象,建立计及灵活性供需匹配的优化配置模型。基于多能源耦合系统的协调互补特征,对系统中风、光和负荷预测误差构成的灵活性需求建模;针对火电机组和储能设备计及灵活性的出力特征构建其灵活性资源模型。再以年综合收益最优为目标,同时以灵活性供需匹配指标为约束,构建区域多能源耦合系统优化配置模型。通过线性化方法将该模型转化为混合整数线性规划模型,基于GUROBI 9.0.2求解器对模型进行求解,得到计及灵活性供需匹配的优化配置方案。该方案在满足预期灵活性水平的前提下尽可能消纳风光出力,实现多能源耦合系统年综合收益最优,并在满足系统经济运行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系统运行的灵活性。(3)建立计及设备变工况和灵活性供需匹配的园区多能源耦合系统优化配置模型。以包含电、气、热等多种能源协调互济的荷侧多能耦合系统为对象,针对系统内各设备的能源消耗具有明显的变工况特性,建立其受部分负载率、环境变化等多种因素影响的变工况特性数学模型。为提升系统应对可再生能源输入及多能负荷需求不确定性的能力,以灵活性供需匹配指标为约束,同时考虑系统内供能设备的变工况特性,以系统配置总成本最优为目标,建立园区多能源耦合系统优化配置模型,并提出考虑灵活性供需匹配和设备变工况特性的园区多能源耦合系统配置方案。该方案在满足耦合系统预期的灵活性供需匹配的情况下,计及系统内设备在不同工况下的输入输出关系,以耦合系统优化配置的经济性为前提,对系统的能源需求和消耗特性进行更准确的评估,更加符合工程实际需要。
其他文献
随着风、光等新能源发电系统的大规模并网,电力系统中不确定性源的比例陡然上升,各不确定性源之间还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相关性。面对含复杂不确定性源的电力系统,辨识出其中显著影响系统运行状态的不确定性因素是非常必要的。从而,能够准确量化这些不确定性因素对系统影响的全局灵敏度分析(Global Sensitivity Analysis,GSA)方法,成为了电力系统规划和运行的重要课题。然而,在单输出GSA研究
学位
柔性直流系统以功率调节灵活性高、有利于新能源并网、适合多落点受电及直流组网等优势,成为未来电力系统的重要发展方向。与大地回流双极直流系统相比,金属回流双极直流系统线路结构不同,故障工况下的电磁耦合过程更为复杂;且由于回线的影响不能忽略,大地回流系统中常用的2阶极模变换矩阵不再适用。本文以含金属回线的对称双极柔性直流系统为研究对象,推导了4种可实现线路极间解耦的极模变换矩阵,将其应用到故障分析与线路
学位
“双碳”目标下,风、光等新能源在我国电力系统的渗透率将不断提高,未来将成为电力系统的主导电源,然而其出力的波动性和间歇性特点给电源侧带来了显著的不确定性,导致传统以“发电跟随负荷”的调节方式难以为继,亟需开发新的调节资源,以保障系统安全可靠运行。电力市场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为需求侧资源参与系统调节创造了条件,而相对于单一电能调节,多能耦合则进一步提高了需求侧的用能灵活性。基于此,本文受“国家杰出青年
学位
目前,电容式电压互感器(Capacitor Voltage Transformer,简称CVT)因其在高精度、可靠性与稳定性、抗电磁干扰等方面的优势被广泛用于电网电压测量,其测量的工频电压准确度高。然而,由于CVT内部复杂电气结构会造成局部谐振,其电压传输特性复杂,因此通过CVT进行电压测量难以准确反映系统电压非工频分量的特征。同时,当系统出现次同步谐振等复杂工况时,CVT中间变压器铁芯极易呈现非
学位
脑-机接口(Brain-Computer Interface,BCI)最早应用于医学康复领域,为神经功能损伤患者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随着脑科学和信号处理技术的高速发展,BCI技术已经在医学、娱乐、交通和航天等多个领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和广阔的发展前景。能否简单方便地记录脑电信号(electroencephalography,EEG),得到的EEG信号是否准确可靠,以及算法性
学位
高绝缘、低损耗的高性能绝缘材料是电力装备与电力电子器件的永恒需求。纳米复合技术作为提升绝缘材料击穿场强与导热性能的重要技术手段,具有重要的理论研究与工程应用价值。然而,受制于电气性能提升幅度有限(提升幅度通常低于30%)、纳米复合材料介电损耗上升以及纳米颗粒的长期稳定性和分散性差等问题,纳米复合技术的大规模工业化应用仍面临挑战。本文在近年来有关学者提出的一维纳元胞结构可在横向尺度限制电子倍增及输运
学位
直流微电网具有变换环节少、供电容量大、供电可靠性高等优势。分布式电源和直流型负荷接入电网容量逐年增加,为发挥直流微电网源荷高效匹配的优势,基于直流变压器(DC transformer,DCT)互联的多电压等级直流微电网已成为电网重要的发展趋势。DCT互联的双极直流微电网具有多供电回路、接地可靠等优点,但其网络拓扑复杂且潮流分布受柔性设备控制影响。此外,不同柔性设备对双极直流微电网电压偏差和不平衡的
学位
电力系统的年度发电优化是生产运行中的重要环节,其对网内发电机组的年度启停与出力计划进行跨区域、跨季节的整体调度,优化各类发电资源配置,为电力系统的中长期规划、发购电决策优化及政策制定提供重要参考依据。但在向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系统转型的背景下,传统的年度优化方法正面临许多新的问题。第一,随着电源种类增多,系统规模增大,要在年尺度优化中确保求解精度与求解效率对模型和算法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第二,可再生能
学位
稳态视觉诱发电位脑-机接口(Steady-State Visual Evoked Potential-based Brain Computer Interface,SSVEP-BCI)系统具有校准时间少或无需校准、信息传输率高和BCI盲率低等优点,因此被广泛应用于脑控打字系统设计和外部设备控制。从信号解码角度出发,实现高性能SSVEP-BCI系统的关键在于快速和准确地解码出用户所注视的视觉刺激目标
学位
当前我国正处于大力建设能源运输基础设施阶段,保证输油气管道安全稳定运营对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全具有重大意义。牵引供电系统运行过程中无可避免会产生杂散电流导致埋地金属管道腐蚀,且高压输电线路产生谐波对周围埋地金属管线造成谐波感应干扰,这些问题对金属管道运行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本文以金属管道的腐蚀评估和防护为核心,对直流腐蚀防护设施的故障检测和交流腐蚀评估阈值展开研究,提出了对排流网腐蚀故障位置和等级的诊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