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GIS的县域尺度农田土壤有机碳储量与变化研究

来源 :湖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kexiaoz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土壤有机碳库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在碳循环中有重要作用。农田土壤碳库极易受人类活动影响,又与人类生存发展密不可分。本论文基于GIS技术和模型研究方法,选取典型红壤和水稻土区域的湖南省宁乡县为研究对象,开展县域尺度的农田土壤有机碳库研究。研究内容主要包括:采用国际常用的土壤类型法对县域尺度农田土壤有机碳储量进行估算;在前期建模研究工作基础上,以自主研发的有机碳转换模拟预测系统为核心,模拟县域农田土壤有机碳变化。论文首先根据湖南省宁乡县1986年第二次土壤普查等收集的资料,分析了不同土种的土壤有机碳密度,估算了土壤有机碳储量。在农田表层土壤(0—20cm)各土种土壤有机碳密度中,90%的土地的土壤有机碳密度分布在3.5-5.5 kg/m~2之间,其中有机碳密度为极值的土种面积占农田总面积比例较小。各土种平均碳密度为4.29kg/m~2,基于土壤分类单元估算湖南宁乡县农田表层土壤有机碳储量是5.57×10~9Kg。利用GIS软件,编制宁乡县不同土种土壤有机碳密度分布图,从空间分布上直观显示土种有机碳密度差异。在已有的点位模型研究基础上,使用面向对象的开发平台Visual Basic 6.0和数据库引擎技术,利用GIS二次开发平台:SuperMap Objects 2003,构建了县域农田土壤有机碳模拟预测系统,拓展了模型的使用范围,实现了县域空间的模拟和预测。模型以宁乡县农田土壤理化数据,气象数据,外源有机碳的输入,主要农作物及其产量为数据源,建立属性数据库,以月为时间步长,对外源投入物和土壤本身进行分组,分别模拟有机碳周转。系统根据预测时间,假设现有土地利用和耕作措施稳定的情况下,预测有机质的变化,界面友好,操作方便,扩展性强。模型应用于对1986年到2004年间在不同施肥条件下的有机质的模拟,模拟值与实测值的相对误差在10%的范围内,并预测了2014年平均土壤有机质含量。
其他文献
摘 要 随着新课程改革全方位展开,各级学校尤其是高中改革步伐很大,这既是基于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高中学段自身定位的必须。在《中学语文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构建高中语文教学的高效课堂,对于高中语文教学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新课改 标准 高中语文 要求  一、新课程标准对语文课的要求  《中学语文课程标准》倡导“探究性学习方式”。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是“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
70多年前,为了抵御日寇入侵,全国人民纷纷以各种方式加入到抗日战争中,这场全民参与、空前团结的抗战,成为中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反侵略战争。如今,75年过去,历史正随着时间的
为了更好的制定相关措施政策,国家要对将来时段的各项数据进行预测分析,其中,交通生成量预测在交通范围内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首先介绍了何为交通量预测、影响因素,接着提出了一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