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在小细胞肺癌脑转移、骨转移的应用价值初步探讨

来源 :广州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tsd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小细胞肺癌CT影像特征及其对脑转移的预测价值初步探讨研究目的探讨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SCLC)的CT征象及其与脑转移的相关性。材料与方法收集我院2015年6月至2018年12月经病理学证实的118例SCLC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49例SCLC脑转移,69例未发生脑转移。回顾性分析118例原发性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胸部CT表现,应用卡方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SCLC的CT征象与脑转移发生的相关性。结果118例原发性SCLC中,男108例(91.5%),女10例(8.5%);年龄≤60岁52例(44.0%),>60岁66例(56.0%)。中央型84例(71.1%),周围型34例(28.9%)。原发肿瘤大小(原发灶最长径)≤3cm为17例(14.4%)、>3cm且≤5cm为44例(37.3%)、>5cm且≤7cm为31例(26.3%)、>7cm为26例(22.0%)。首次CT检查的TN分期:CT-T1期15例(12.7%)、T2期18例(15.3%)、T3期11例(9.3%)和T4期74例(62.7%);CT-N0期10例(8.5%)、N1期15例(12.7%)、N2期59例(50.0%)和N3期34例(28.8%)。纵隔大血管受侵犯70例(59.3%),包括上腔静脉和主、叶肺动脉。胸膜受累24例(20.4%):包括胸腔积液和(或)胸膜结节或增厚。卡方检验结果表明SCLC患者的年龄、原发肿瘤部位、大小、CT-TN分期及纵隔大血管是否受累是其发生脑转移的相关因素(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发现,年龄(>60岁)、原发肿瘤部位(中央型)、大小(>7cm)、CT-T4、CT-N3期及大血管侵犯与脑转移的发生有关(P<0.05),均为脑转移发生的危险因素。然而患者性别、胸膜情况与原发性SCLC脑转移的发生无相关性(P>0.05)。结论SCLC部分CT征象对SCLC脑转移发生的预测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其中原发肿瘤部位(中央型)、大小(>7cm)、CT-T4、CT-N3期及纵隔大血管侵犯为SCLC脑转移发生的危险因素;而性别、胸膜情况与SCLC脑转移的发生无明显相关性。第二部分小细胞肺癌骨转移:化疗后骨硬化与化疗疗效关系的探讨研究目的探讨小细胞肺癌(SCLC)骨转移患者化疗后骨硬化改变与化疗疗效的相互关系。材料与方法收集32例经病理证实的SCLC并随访证实的骨转移患者的化疗前后CT资料,均为首次接受铂类联合化疗。参照RECITST 1.1标准将所有已接受两个临床化疗周期后的原发性SCLC患者分为有效组(CR+PR)和无效组(PD+SD)。SCLC的骨转移瘤结合其化疗前、化疗后的CT图像特征分为骨硬化组和无骨硬化组。应用卡方检验分析骨转移瘤的骨硬化改变与SCLC化疗疗效的关系。结果32例SCLC两个化疗周期后,有效组26例,无效组6例;骨转移瘤硬化组22例和非硬化组10例。22例骨硬化组中21例(21/22)归为有效组,仅1例为无效,而10例非骨硬化组中无效和有效各5例(5/10)。32例SCLC两个化疗周期后骨转移瘤骨硬化组的化疗有效率明显高于无硬化组的有效率(95.5%vs 50%,P<0.01)。结论SCLC骨转移瘤化疗后骨硬化改变有可能作为评估小细胞肺癌化疗有效的影像学指标之一,具有一定的临床辅助诊断价值。
其他文献
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们的健康也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提高,但与此同时,各个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健康水平发展存在明显的差异。中国经济快速发展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强大引擎,中国居民的健康状况得到巨大改善,人均寿命大幅提高,各项健康指标在发展中国家中名列前茅。但是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并不意味着健康平等,健康不平等问题日渐凸显,健康不平等问题成为一个不得不关注和改善的社会问题。文章主要利用中国家庭收入调查CHIP
一直以来,三农问题都是我国现代化建设发展过程中的重要问题。而想要有效解决三农问题,就需要从农民问题入手,通过有效提升农民的知识水平和经营能力,从而实现整个三农问题的
在脑瘫中有30%的患儿表现为偏瘫。本文探讨各种桥式运动训练方法对偏瘫型脑瘫患儿步态改善的作用。
教职工代表大会是高等学校教职工参与学校重大事项决策和通知的重要渠道。论文首先介绍了高校职工代表大会制度的发展历程,其次讲述了其不足,最后讲述了高校职工代表大会制度
水蒸汽喷射泵压缩比的分配对于泵的技术经济指标影响甚大,本文用解析方法导出了增压泵压缩比优化分配的等引射系数原则和相应的计算方法。通过对各类泵的大量计算分析表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