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伴随着大量针对文本中人际功能现象研究的出现,有关语言中评价现象的研究在最近十年内取得了明显的发展。然而,数量众多的研究却产生了大量各自不同的评价理论,也引起与之相关的争论。由于所应用的理论框架之间存在广泛的差异,不同的实证研究所取得的结论难以被互相比较。另一个与本文研究有关的问题在于,人们对中国作者和英语为母语的作者在使用评价语言方面的差异知之甚少。本文针对这两个问题,比较了化学工程领域的中国作者和英语母语作者在各自学术论文中所表达的评价,同时提出了一个用来描述科技语篇中评价现象的新框架。同时,为了完善人们目前对学术论文这一体裁的认识,本文还尝试对化学工程领域学术论文中出现的评价意义和评价表述进行了描述。为了实现这三个目的,本研究建立了一个由化学工程领域中的中国作者和英语为母语的作者所发表的论文所构成的语料库,并且设计了一套用来描述语料中的评价现象的编码方案,并在其中参考了一种属于区分法的评价理论中的若干类别,以及一种合并法理论所提出的关于评价语义的分类。此外,该编码方案中还包括了用来描述评价对象、评价取值、评价的明确性以及评价范畴的若干参数。利用这一编码方案,语料中的每一个评价表述都被赋予了多重标签,而这些标签都被转换为语料库检索程序可以自动识别和处理的文本内部标记。而后,本文调查了语料库中评价现象的总体特点,以便确定化学工程领域中论文作者表述评价的大致倾向。本文之后则对比了分别包括了中国作者和英语母语作者论文的两个子语料库,研究了两组作者在评价的策略选择以及评价表述方面的差异。最后,本文还对两个子语料库的关键词进行了对比分析,以验证和补充之前的统计分析所得出的结果。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学术论文在使用评价性语义以及评价表述方面具有显著特点,对论文各个部分中评价现象的描述对于描述整个论文体裁具有重要意义。另外,本文还发现语料中的评价性词汇表现出了复杂的评价表述和评价语义之间的互动现象。中国作者和英语母语作者被证实在表述评价方面相互之间存在差异。中国作者倾向于在表述观点时表达出较高的确定性的,限制杂语空间,要求读者和作者有较高的一致性。除此之外,中国作者在论文中所评价的对象与英语母语作者相比较为集中,评价更加集中于被研究问题的复杂性和研究发现及解决方案的价值。本文认为导致这些差异的原因较为复杂,很可能是文化差异、教学传统、语言能力等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从文化差异的角度来解释,中国作者表达出的高确定语气与中国文化的集体取向和读者作者间的较高一致性有着一定关联;而中国作者论文评价对象相对集中的特点则体现出这些作者在表达评价时的含蓄倾向,符合汉语中言语交际的含蓄性特点。本文用来研究评价现象的描述方法被证明能够系统、详细地描述学术篇章中的评价表述。因而,本文得出结论,区分法理论和合并法理论应当在实际应用中应当互相弥补,从而可以被综合应用到本文研究所使用的这类描述方法中;此外,评价理论对评价现象的描述也应包括关于对评价对象的描述。本文最后指出,中国作者和英语母语作者在表述评价方面的差异对于中国学术英语教学有着一定意义。本文提出在学术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当引导学生学习和探讨科技语篇中的评价语言,以更好的了解学术写作的根本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