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乡村政治动员研究——从人民公社到村民自治的历史之旅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onsoy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政治动员作为一种国家治理方式,涉及到个人理性与集体理性、国家对公民行为的管理边界、公共治理的宪政维度、政治现代化与传统政治社会结构的冲突等诸多两难问题。 在人民公社时期,通过一系列暴风骤雨般的社会主义改造,中国农村1949年以前的历史积淀已经被涤荡一清,国家实现了对农村社会的全面整合。全民动员、政治挂帅、集体第一是毛泽东时代乡村政治动员的特点。人民公社时期,乡村政治动员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以农补工的国家战略,加速了工业化进程,巩固了新生政权的稳定,但自上而下的国家动员模式压抑了社会成员的个性和能动性,带有浓厚的意识形态和革命色彩,最终导致动员流于政治运动和权力斗争。 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核心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人民公社体制最终走向瓦解,农村权力资源从集体垄断转变为多元配置。村民委员会对个人的组织性趋于软性和松散,农民间的传统联系网络日渐松弛,农民原子化现象突出,使得国家对社会的整合从政权性转向自治性,个人对自治组织也失去了往日强烈的归属感和认同感。由此,国家层面的体制内的强制性政治动员能力减弱,不得不转而依靠以面子、人情为基础、乡村精英为核心的自发的主动体制外动员。 在村民自治制度背景下,乡村动员则应坚持自下而上的草根原则,积极发挥农民主体的作用,减少“政府动员型”管理行为。在政府与农民之间架设一个相对稳定的、低运作成本的对话管道乃是一个有效的解决之道。
其他文献
工农联盟是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在无产阶级政党领导下的革命联合。因此本文研究的重点就是全面而客观地理清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俄中等国建立工农联盟理论的主要脉络,主要论
目前,世界各国的审计机关采用的审计体制主要有四种模式,即:立法模式、独立模式、司法模式和行政模式。1983年,我国成立了审计机关,根据我国当时的政治经济环境、历史文化传统和所
黄士陵是清末篆刻巨擘,明清流派篆刻的结束者。二次南来广州,前后跨19年,在广雅书院广雅书局留下大量书迹,记录了他嬗变的轨迹。  书院碑刻,展现官学威仪  黄士陵(牧甫)1885年8月进北京国子监,问学于盛昱、王懿荣、吴大潋等金石学名家,对金石、文字学进行学习研究,成为千百年来唯一一位由皇家最高学府培养出来的文字学专家。  次年8月黄士陵奉国子监祭酒盛昱之命重摹世称石刻之祖的《石鼓文》于韩愈祠壁,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