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一系列社会问题的产生,社会伦理关系矛盾日益突出,如何有效地改善社会关系成为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关怀伦理学的核心理论就是“关怀”,注重情感的共鸣以及他人的需求,推崇根据具体的实际情况进行社会实践,目的在于更好的维护社会相互依存的关系。诺丁斯认为,关怀关系的确立需要关怀者与被关怀者双方同时满足一定的条件,关怀的一方施与关怀后,被关怀的一方积极反馈,关怀关系方可成立。通过对诺丁斯关怀理论的研究,结合当前社会关系矛盾的突出,提出解决社会关系矛盾的对策,也为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有益借鉴。这篇文章共分为五个部分来探讨诺丁斯关怀伦理学的价值。首先阐述了研究的背景与意义,采用文献研究法对国内外学者相关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和总结,介绍了全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方法,并指出了创新点与不足之处;然后系统阐释了诺丁斯关怀伦理的理论溯源,受全球化问题的影响以及当时美国各界关怀伦理的缺失,诺丁斯个人对关怀伦理的孜孜以求构成了诺丁斯关怀伦理产生的背景。而亚里士多德“德性论”、马斯洛的人本主义思想、女性主义关怀伦理学构成了诺丁斯关怀伦理的理论基础。继而从诺丁斯简介以及诺丁斯关怀伦理的内涵与特质三个方面对诺丁斯关怀伦理学进行概述。诺丁斯是关怀伦理的推动者,从形式、性质与方法三个方面分析了诺丁斯关怀伦理的内涵,诺丁斯关怀伦理的形式主要是自然关怀和伦理关怀,其性质是指关心者与被关心者“关系性”的建立,关怀伦理主要“榜样、对话、实践、求证”的方法实现。诺丁斯认为,关怀关系具有自主性和平等性、连续性、多向度性、生活性等特征。由此分析出了关怀伦理与人格教育的关系以及关怀伦理对人格教育的启示,诺丁斯关怀伦理对我国德育教育中注重叙事教育法的应用、重视思想关怀、深化教育关怀的主要属性、创造新的教育价值等应用措施,深化其实践应用价值。最后对全文进行总结,认为缺少关怀的教育仅仅只是知识的教育,而融入了关怀思想的教育则具备更加丰富的内涵,也更能体现教育的应用价值。教育的关怀性是对自我、对他人、对文化、对生态的全面关怀,教育的实质在于对人的生命力的呵护与培育,这种生命力中包孕着关怀意识和关怀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