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区域金融创新发展对于加快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继国务院批复建立上、广、深、津四处自贸区之后又批复了辽、浙、豫等八个地区的自由贸易区建立。金融创新的区域特征加深了动态经济中各地区之间的互联互通,区域间金融发展的相互依赖、相互关联不再仅限于金融资源、人才技术、商品物流等在各地区之间的流动,更加依赖于金融创新在技术、产品、制度、结构等方面的空间辐射、空间涓滴等空间关联效应;基于此文章对我国省级区域金融创新的空间效应进行了更深入的探讨。文章在梳理了国内外专家的相关研究之后,基于金融创新理论和空间经济学理论界定了区域金融创新空间效应的概念,结合增长极理论和金融中心理论阐述了区域金融创新空间效应的产生机制及传导机制;并在以上理论与计量模型理论的基础上,先应用空间自相关检验对我国区域间金融创新能力的空间效应进行验证,再采用空间计量模型对我国各地区金融业创新能力和银行、保险创新能力的空间效应及其作用路径进行研究。经研究发现,我国邻近地区区域间金融创新能力存在核心式路径下的空间扩散效应;其中各省(市)银行业和保险业的创新能力作用于邻近地区的空间扩散效应强于空间极化效应。地缘结构区域间金融创新的空间效应存在等级式路径下的空间涓滴效应,高梯度地区的金融创新能力提高向低一梯度的地区扩散;其中各省(市)银行机构和保险机构的金融创新能力作用于周边地区的等级式空间涓滴效应强于空间极化效应。中心-外围结构区域间金融创新存在跳跃式路径下的空间辐射效应;其中各省(市)银行机构和保险机构的中心区对外围区有正向空间辐射效应;金融机构聚集区形成金融机构中心区,中心区凭借规模效应实现了更强的金融机构创新力,并通过空间辐射作用于金融机构创新力较差的地区。另外,我国区域金融创新的空间效应除受到内生性因素的影响外,还受到外生性因素的影响;其中技术水平、外商投资具有核心路径下的空间扩散效应,城镇化、政府支持等因素具有核心式路径下的空间极化效应,且城镇化水平的空间极化效应和技术提升的空间扩散效应还存在等级式作用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