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针灸结合中药治疗卒中相关性肺炎的临床疗效,对不同中医证型疗效进行客观分析;探求中医治疗卒中相关性肺炎的作用机理,及其发生、转归与卒中后机体功能恢复的相关性,为临床治疗卒中相关性肺炎提供诊疗思路及最佳治疗方案。 方法: 将符合标准的50例卒中相关性肺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每组各25例。两组均施以内科基础治疗,包括控制颅压、血压、血糖、血脂,改善脑代谢,营养支持,维持水盐电解质平衡,对症治疗等。在此基础上,治疗组:采用针刺、灸大包穴结合中药的中医治疗;对照组:采用抗菌、祛痰止咳药物的西医治疗。观察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体征、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外周血白细胞计数、胸部影像学检查的变化,评价其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并分析两组间和各中医证型疗效的差异性。 结果: 1.临床总疗效: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8%,其中治愈率为24%;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80%其中治愈率为16%。经统计学处理,两组临床总有效率及治愈率无显著性差异(Ρ>0.05)。 2.中医证型疗效: 痰湿蕴肺型:治疗组中有效率为100%、治愈率为50%;对照组有效率为66.67%,治愈率为0%。 肺脾两虚型:治疗组有效率为100%、治愈率为40%;对照组有效率为80%,治愈率为0%。 痰热壅肺型:治疗组有效率为71.43%、治愈率为0%;对照组有效率为87.50%,治愈率为37.50%。 脾肾两虚型:治疗组有效率为83.33%、治愈率为0%;对照组有效率为83.33%,治愈率为16.67%。 经统计学处理,痰湿蕴肺型、肺脾两虚型、痰热壅肺型两组间有效率及治愈率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Ρ<0.05),痰湿蕴肺型和肺脾两虚型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痰热壅肺型对照组优于治疗组;治疗组组内比较,痰湿蕴肺型、肺脾两虚型优于痰热壅肺型、脾肾两虚型,Ρ<0.05。 3.症状体征积分:治疗后两组对咳嗽、咯痰、喘息、神疲乏力、发热、肺部啰音等症状体征均较治疗前改善。在咳嗽、咯痰、神疲乏力改善方面,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Ρ<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4.实验室检查:治疗后两组患者血白细胞异常率比治疗前明显降低,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比对照组白细胞异常率降低更明显,但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5.住院时间:治疗组的住院时间14.88±4.32天,对照组22.36±6.38天,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比对照组明显缩短住院时间。 6.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治疗后、随访1月后两组的NHISS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随访l月后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结论: 1.针灸结合中药治疗卒中相关性肺炎有确切疗效。与西药对照组比较,两组临床总疗效相当,但对痰湿蕴肺型、肺脾两虚型针灸结合中药组优于西药对照组。 2.本方法能够改善卒中相关性肺炎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体征;促进机体神经功能的恢复;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