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产与传播——传播学理念下的建筑遗产保护

来源 :重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ngd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理论的发展,建筑遗产相关保护理论也在日渐丰富。建筑遗产的价值也随之不断深化,带来了建筑遗产保护中从单纯的物质保护到重视传播共享、从局限于本专业的技术性保护到社会整体系统的公众参与保护的巨大变化。现在建筑遗产所能带来的经济价值和文化沉淀意义引起了政府、大众以及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在这种情况下建筑遗产的保护与再利用也越来越具有争议性,如何判断遗产的保护是否真正实现了保护的目的已然成为学界和社会的热门议题。在这些争议中,“再利用”作为一种保护思念在学界上得到了广泛的认同,但是作为一种保护手段却因为涉及具体操作模式的复杂性使得“保护”与“再利用”之间出现比较大的分歧。这主要是因为“保护”与“利用”往往针对于不同的主体,前者针对于建筑物质环境,后者牵涉利用主体,负责对象的不同则讨论的主体出现了偏差,带来的结果是出现自说自话的情况,因此搭建统一的讨论平台就显得很重要。传播学理论的优势即在于把原本复杂的人际/人机/大众传播以信息传递为线索,联系到一个统一的平台中讨论,并因为分析模式的不断推进,使得不同部分之间的关系研究有了更深层次的拓展,这对于遗产保护整个过程的分析,尤其是前期技术保护与后期社会利用部分之间的分歧讨论是有很好借鉴价值的。与此同时,建筑遗产保护与传播理念已经越来越多的在遗产保护理论中出现,而国际保护组织及保护文件也对遗产阐释、展示以及大众等传播因素越来越重视,甚至在关注遗产保护的传播学界,关于遗产传播的研究也已经日渐兴盛,因此遗产保护学界应该对这些跨越两大学科的成果做一梳理性研究,启发理论与实践的进一步深入合作。  基于这一视角,本文借鉴了传播学以及遗产保护学的相关理论,结合国际保护文献的梳理分析,从传播学研究方法入手,以信息传播的理念考察建筑遗产保护中保护与再利用,大众与遗产的关系讨论,指出建筑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的过程是遗产信息整理与传播的过程。  在研究结构上本文通过梳理国际保护文件,思考建筑遗产价值和概念的变迁,提出遗产价值已经不仅局限在传统公认的历史价值等方面,更进一步向社会价值等衍生扩充,并且在社会互动的“编码”和“译码”中实现。然后以传播学方法分析建筑遗产的保护模式,提出了一个以信息传递为核心的讨论平台,通过对信息传递过程中各元素的分析得到遗产保护的传播学模式框架,并对这一模式下不同保护角色之间的关系做了分析讨论。最后把这一理论分析思路应用到不同规模的遗产保护实践中,并通过案例分析具体阐述这一理论框架的实践应用价值。  建筑遗产的信息整理过程就是通过传播符号学的既有分析方法分析物质遗产环境的实体与意义的关系,借助能指-所指分析手段,重新梳理建筑遗产的实体-意义之间的关系。建筑遗产的修复过程也就是其遗产信息整理的过程,与此同时这种整理的过程也越来越多的与数字技术结合,遗产信息的整理实现了从物质层面到数字层面的统一,并且互相补充。社会传播系统中,建筑遗产的信息整理是为了更好的系统内部的传递交流,遗产的展示与阐释理论就是基于大众与遗产的互动关系而产生,因此在遗产的再利用过程中我们必须考虑大众对于遗产信息的接受与反馈。不同的遗产规模在建筑遗产信息的复杂程度和受众阅读方式上有所不同,借助案例分析可以梳理不同遗产规模下建筑遗产信息的有效传递,从而实现遗产与受众的沟通以及遗产再利用与保护的平衡。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和城市阶层分化的加剧,中低收入群体的住房日益引起学界和政府部门的共同关注,保障住房及其空间组织既成为构建和谐城市的核心,又成为保证城市空间正义
建筑学与结构工程学是密不可分的,对于建筑师来说,要完成一个成功的建筑形式,尤为重要的是对于建筑中结构的理解与诠释。随着我们社会中新技术的出现,建筑物的结构已经表现出
学位
本论文是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科研专项自然科学类项目《基于地域气候的建筑遮阳复合化设计研究》(批准号106112014CDJZR190006)的研究子课题,重点研究教学建筑外遮阳与采光、
城市滨水区开发涉及经济、政治、技术等很多方面。本文主要是从技术层面对城市滨水区开发进行了阐述。本文开篇就讲了选题的背景和研究的目的意义。   以城市滨水区为研究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城市夜景观已成为城市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夜景经营城市的理念已被国内外各城市所运用。但迄今为止,城市照明规划的发展尚不完善,目前城市总体规
合作住宅是由特定机构组织、运营、管理,住户协作、参与的住宅建设方式,其组织机构规模、参与人员背景、设计运作方式复杂多样。合作住宅在国外已有两百余年历史,但在我国大部分
目前国内旅游市场发展迅速,旅游产品供给丰富。体验经济时代的到来,给人们的旅游需求带来了新的变化,追求“新鲜”与“感受”成为潮流,这将孕育着旅游产品开发的重大变化。适时的
城市的历史环境见证着城市的发展与历史变迁,拥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湖北随州炎帝神农故里景区是中华始祖文化的发源地,其承载着重要的历史信息和文化内涵。景区历经发展
欧洲古代山地人居环境空间形态建设在西方文明史的发展中有着重要的意义:奠定了今后几千年内空间建设的基本结构,提供了具有操作性的规划理论和设计方法。本文以历史探索为源头
在世界文化遗产保护日益呈现区域化保护的发展趋势下,欧美各国均开展了相应的保护措施,中国也出现了诸如大运河、丝绸之路等类似保护实践,但在实际保护过程中仍面临着相关保护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