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水泥路面薄层修补的复合改性修复砂浆组成设计及性能研究

来源 :重庆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nchen5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水泥路面薄层病害是指混凝土表面砂浆功能层出现的一种早期常见破坏,其不仅影响道路美观,长期发展下去还会引起路面的深层结构破坏。目前针对水泥路面薄层修补材料的开发多集中在柔韧性、抗冲击性、耐久性和粘结性提高的方向,本文在对聚合物改性水泥基修补材料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一种以乳化沥青、环氧乳液和水泥三者结合辅以纤维对整个体系增韧的复合改性修复材料,通过砂浆配制的形式研发出一种强度高、柔韧性好和耐久性优异的水泥路面薄层修补材料—复合改性修复砂浆。研究中,首先根据原材料间的相容性和适应性测试进行乳化沥青和环氧-固化体系材料的优选;然后,在ISO法砂浆配比的基础上,根据乳化沥青、环氧和纤维的目标改性效果优选出原材料掺量范围;最后,在原材料优选掺量范围内,以砂浆的28d力学与弯拉粘结强度和压折比作为评价指标进行正交试验,综合利用极差和矩阵评分法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确定复合改性修复材料的设计比例:乳化沥青、环氧和纤维掺量分别为水泥质量的2%、6%和0.1%。在复合改性修复材料的设计配比基础上,选择砂浆的工作性能和力学强度作为评价指标,通过对水灰比、灰砂比、减水剂和消泡剂的掺量进行单因素测试分析,确定了复合改性修复砂浆的组成设计配比:乳化沥青、环氧、纤维和减水剂掺量分别为水泥质量的2%、6%、0.1%和1.2%,水灰比0.45,灰砂比1:2.5,消泡剂掺量为砂浆质量的0.1%;以乳化沥青和环氧在砂浆拌合过程中的掺入顺序为分类标准,设计出两种拌合流程,通过力学强度测试分析,优选出“乳化沥青后于环氧掺入”的复合改性修复砂浆的拌合流程。以普通、乳化沥青和环氧乳化沥青水泥砂浆为参比,对复合改性修复砂浆的力学强度、柔韧、抗收缩、抗渗、抗盐侵蚀和层间粘结性能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复合改性修复砂浆的力学强度满足水泥路面薄层修补要求,其各项性能均优于其它三种砂浆;乳化沥青的掺入改善了砂浆的韧性,降低了砂浆的压折比,提高了砂浆的层间粘结性能;环氧的掺入进一步提高砂浆的层间粘结性能,同时弥补了乳化沥青掺入对砂浆力学强度的降低;纤维的掺入明显提高了砂浆的抗冲击能力,同时对砂浆的耐久性和层间粘结性能进一步加强。在黑龙江省哈同高速集贤收费站水泥路面改造工程中,复合改性修复砂浆对水泥路面薄层病害修补的效果良好,验证了其路用性能及使用效果。
其他文献
科技的不断发展在给我们带来物质繁荣的同时,也引起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近年来,我国很多大城市空气污染的爆发严重影响到公众的人身健康、生活质量,空气污染一时间成为了热点话题,引起了公众的广泛关注。长期以来,我国政府在空气污染治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传统的政府环境管制模式也暴露出诸多缺点。一方面政府作为空气污染治理的唯一主体,并不有利于发挥社会公众以及民间环保组织在空气污染治理中的作用;另一方面,政府
旧住区的更新改造伴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而开始。1978年我国住房制度由“国家福利制”转为“单位福利制”,1998年国有企业改革,政企分离,商品化住区的数量逐年增加,旧住区更新改造愈演愈烈。早期受西方城市更新形体主义规划思想的影响,我国旧住区的更新改造只注重物质空间的需要,忽视了空间背后涉及的社会经济层面的问题,造成旧住区的更新改造并未产生实质性的效果,更新改造中所暴露出来的社会经济要素考虑不充分
目前主流的设备厂商主要网管架构仍以C/S架构为主,开发环境以Java为主。Java平台除了良好的跨平台特性之外,还有众多的成熟框架可以直接使用,能够较容易地兼容C/S和B/S两种架
自1945年成立以来,联合国一直承担着维护国际社会的和平与安全的重要职责。尤其在冷战期间,安理会作为联合国的核心机构,有效的缓解了美俄冲突,阻止了大国间战争的再一次爆发
癌症具有与正常组织不同的复杂结构和成分,并且已经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在癌症的治疗过程中,集诊断与治疗为一体的多功能肿瘤治疗诊断学纳米平台受到了广泛的关注。成像指导的癌症的治疗是一种通过实时监测来控制、指导癌症治疗的方式。与计算机断层扫描(CT)、磁共振成像(MRI)和荧光(FL)成像相比,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ERS)成像因其灵敏度高和特异性强,在癌症的诊断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S
目的:通过高通量16s rDNA测序探索良恶性胆道梗阻患者胆汁中菌群的差异,为寻找良恶性胆道梗阻更有效的鉴别诊断方法及可能的致病原因提供新思路。方法:采用前瞻性的随机对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