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须多糖的制备及其生物活性研究

来源 :吉林化工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dw19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玉米须(Stigma maydis),是禾本科作物玉米(Zea mays L.)的干燥花柱和柱头,玉米须多糖具有抑制肿瘤、降血糖、利尿、抗氧化等作用。为系统地研究玉米须多糖的化学结构和生物活性,本文对玉米须多糖进行了分离纯化、结构解析并考察了玉米须多糖抗氧化活性和急性毒性试验。在前期工作基础上,利用水提醇沉法制备玉米须粗多糖,提取率为3.39%,苯酚-硫酸法测得玉米须粗多糖含量为9.19%。然后,通过单因素和正交实验优选间羟基联苯法测定玉米须多糖中糖醛酸含量的分析条件。最佳测定条件为:四硼酸钠-硫酸溶液用量5.0mL,加酸后沸水浴时间5min,间羟基联苯溶液用量80μL,显色时间20min。该条件下,玉米须多糖中糖醛酸含量为5.9%,间羟基联苯法测定结果的加样回收率更接近于理论值。玉米须粗多糖经AB-8大孔吸附树脂脱色,脱色率为65.94%;Sevage法除蛋白质率为67.33%;除蛋白多糖经透析含量提升至65.33%。经DEAE-52柱层析分离得到PSM1、PSM2、PSM3三个多糖组分。透析12 h,经醇沉冷冻干燥后,PSM1中多糖含量为80.67%,未检测到糖醛酸;PSM2中多糖含量为79.26%,糖醛酸含量占多糖71.56%;PSM3含量为77.45%,检测到微量糖醛酸,但无法定量。对主成份PSM1与PSM2进一步纯化,经Sephadex LH-20柱层析后,得PSM1单体多糖15.30mg,纯度95.16%;PSM2单体多糖29.22mg,纯度为96.57%。经紫外扫描在260nm和280nm处无特征紫外吸收峰,表明上述两个单体多糖无核酸和蛋白质等杂质;红外光谱中,单体多糖PSM2在1745cm-1处存在糖醛酸结构特征峰。气相初步鉴定PSM2由L-鼠李糖、D-阿拉伯糖、D-木糖、D-甘露糖、D-葡萄糖、D-半乳糖组成,摩尔比为0.92:2.55:0.75:1.38:1.0:2.61,但该分析条件下,未检测到糖醛酸结构片段,有待进一步研究。以羟基自由基、DPPH自由基、总还原力为体外抗氧化评价体系,VC为阳性对照,分别研究玉米须粗多糖、单体多糖PSM2与PSM1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上述样品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对羟基自由基、DPPH自由基具有清除能力,对三价铁离子具有还原力,且呈量效关系;综合结果表明,抗氧化活性依次为VC>粗多糖>单体多糖PSM2>单体多糖PSM1,提示纯化对活性存在影响,除单体多糖外,尚有其它物质具有抗氧化作用,且糖醛酸结构片段的存在可能提高抗氧化活性,二者存在正相关性。最后,鉴于玉米须多糖良好的抗氧化活性,具有一定开发潜力,本论文对玉米须多糖的急性毒性进行初步评价。将昆明小鼠分为空白对照(蒸馏水)、玉米须粗多糖低(7.5g/kg BW)、中(15g/kg BW)、高剂量组(20g/kg BW),24h内,灌胃给药完成后对其外观、行为、饮食摄水等观察14d。于15d禁食16h后,收集血样与器官,分别测定血生化指标及脏器指数。结果表明,在14d的观察中,未发现实验动物死亡和任何与毒性相关的异常症状;与空白对照相比,受试组小鼠在体重、摄食量、血生化指标及脏器指数等方面均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玉米须粗多糖安全性较高,最大耐受剂量高于20g/kg BW。
其他文献
重症急性胰腺炎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的急性、危重症疾病,病死率可高达50%。传统开腹和近期开展的腹腔入路的腔镜手术效果都不尽理想。经后腹腔镜胰腺坏死病灶清除手术是一项新技术
目的探讨孕晚期进行呼吸放松技巧训练对分娩疼痛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6-12月在我科住院分娩的初产妇155例,其中85例在孕妇学校接受过减痛分娩呼吸技巧训练为实验组,70例
目的探讨临床凝血4项在室温条件下,不同时间段对其检测结果有何影响。方法取30例抗凝血标本,使用日本Sysmex生产的CA-1500全自动血凝分析仪,按要求采集1.8 ml静脉血混匀、离
探讨中专学校社区卫生实践教学问题,结合实际阐述中专卫生学校在社区卫生实践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教育教学改革发展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