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期货交易作为期货市场中的唯一交易行为,具有防范、规避和化解风险的功能,同时也会带来高风险。2005年国内期货各品种共成交3.23亿手,与2004年期货品种总成交量3.05亿手相比,增加了6%;2006年全国期货市场成交额创21万亿元历史新高,全年累计成交量达4.49亿手。但是我国期货交易的品种单一,政府和市场主体缺乏风险控制理论指导和实践经验,导致我国期货交易风险事件频繁发生。
导致期货市场的风险频发的原因很多,但根本的、核心的原因则在于期货交易基础模糊。作为管理部门制定政策的依据,期货交易赖以凭借的基础即期货交易基础方面的理论有很多,归结起来大致有两大类,一类是Bachelier(1900)提出的“期货交易基础商品论”,认为期货交易是与现货交易相对应的一个概念,期货交易是在期货市场进行的、按照标准化合约规定在未来某一时点上交割商品,是一种衍生交易,是对这种派生出来的商品进行虚拟的交易。另一类是Barnes,Michelle,and Shigruang Ma(2001)提出的“期货交易基础货币论”,认为期货交易是货币风险交易,它只是货币资本互换价格风险的一种交易,是建立在回避货币风险的基础上的,它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转移价格风险。
实际上,在信息化社会,信息作为指导期货交易的根本要素,才是期货交易的核心基础。
本文首先阐述了选题的背景意义及相关的理论;其次构建了以信息为核心的期货交易基础模型,并且从期货交易方式、期货价格组成、期货交易流程方面对期货交易信息基础作出论证;第三,本文借鉴物理学关于场的概念,构建了期货交易的信息场,并通过信息场的运作原理来证明信息对期货交易的基础作用;第四,与信息生态学相结合对我国现期货交易信息生态环境作出了概述,并且通过调查对我国期货交易信息生态环境状况作出评价。最后本文以期货交易的信息基础为依据对我国期货交易信息生态环境的优化和改善提出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