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化学-生物絮凝与悬浮填料床的先进紧凑型污水处理新工艺研究

来源 :同济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xlxxl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提出了基于化学-生物絮凝和悬浮填料床技术的先进紧凑型污水处理工艺,并应用该工艺对上海合流污水进行了中试研究.通过烧杯试验进行混凝剂和助凝剂的选择.试验结果表明,使用硫酸铝(Al<,2>(SO<,4>)<,3>)、硫酸铁(Fe<,2>(SO<,4>)<,3>)、聚合氯化铝(PAC)和聚合氯化铝铁(PAFC)四种混凝剂对上海合流污水进行混凝处理均可以有效去除污水中的TP、PO<,4><3->-p、SS和COD<,Cr>.在中试过程中,进行了化学-生物絮凝和悬浮填料床组合工艺运行参数的优化研究.混凝剂PAC和PAFC均适用于化学-生物絮凝工艺,就混凝剂的效率来看,PAFC要优于PAC.TP的去除率受PAFC投加量的影响最大,它们之间存在着直接的化学计量关系.在悬浮填料床的中试试验中,进行了运行参数的优化研究工作.研究结果表明气水比对NH<,3>-N去除率的影响很大,随着气水比的下降,NH<,3>-N去除率也随之下降.只要悬浮填料床有足够的溶解氧量使其保持好氧状态,TP的去除率基本不受气水比变化的影响,COD<,Cr>的去除率也是如此.对于不同的污水排放标准,化学-生物絮凝和悬浮填料床组合工艺有不同的最佳工艺条件.文中将人工智能的研究成果运用于化学-生物絮凝与悬浮填料床工艺的建模工作中.基于BP类神经网络成功建立了化学-生物絮凝工艺的模型,根据输出层神经元数的不同,分别建立了多输入多输出(MIMO)模型与多输入单输出(MISO)模型.模型对出水NH<,3>-N的预测值与实测值的相对误差分别为1.2%和4.9%,证实了该模型具有很强的预测能力.首次通过系列设计的方法得到了化学-生物絮凝与悬浮填料床组合工艺城市污水厂年运营费用模型.文中通过技术研究与经济分析,证明化学-生物絮凝与悬浮填料床组合工艺的流程简单,处理效果稳定可靠,节省占地面积,基建投资省,运行费用低,是解决发展中国家城市污水处理问题可行的新工艺.
其他文献
赵胜琛与我相识已久,平时言语不多,总把才华的锋芒收敛于心。于我,也许过于熟悉的缘故,虽然经常听到圈里的朋友聊起他,却一直未曾寻找到合适的机会准确地诠释他以及他的作品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Ni-Co-Mn-Sn磁性形状记忆合金因其具有大磁热效应成为制备磁制冷工质的一种候选材料。本文采用真空熔体快淬法制备名义成分为Ni38Co12Mn41Sn9(at.%)的磁性形状记忆合金薄带,通
煤炭燃烧会产生大量含有气态汞和汞化合物的燃煤烟气,烟气中的氧化态汞因易溶于水而留在脱硫循环浆液中,进而富集在脱硫石膏,使得脱硫石膏成为巨大的汞汇。由于受煤的特性、燃烧
随着节约能源,减轻环境污染的呼声越来越高, 航天、航空、汽车工业等领域对轻质高效材料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因此,开发高性能、低成本和轻量化的镁基复合材料迫在眉睫。本文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