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FNA和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对比研究

来源 :青岛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ufeng1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对比研究PFNA和人工股骨头置换两种术式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进而探讨针对老年性骨质疏松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从2006年6月到2014年6月,荣成市人民医院骨外科共收治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240例,其中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158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中,男性66例,女性92例,年龄65岁-95岁,平均年龄74.2岁,所有患者通过X线片或者骨密度检查均可见明显骨质疏松表现,按照Singh指数,IV度以下均定性为骨质疏松症。分别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组)和人工股骨头置换(AFHR组)两种方法对老年性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行手术治疗。其中,PFNA组83例,男性32例,女性51例,年龄(75.36±4.86)岁;AFHR组75例,男性30例,女性45例,年龄(75.19±5.37)岁。分别从年龄、性别、受伤侧、骨折AO分型、受伤机制、ASA分级、受伤前的活动能力、随访时间等术前基本信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透视时间、术后引流、住院日期、术后负重时间等术中、术后相关指标,刀口感染、褥疮、DVT、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死亡等早期并发症,Harris评分等多项指标对比分析研究两种不同治疗方法的疗效。研究结果:从年龄、性别、受伤侧、骨折AO分型、受伤机制、ASA分级、受伤前的活动能力、随访时间等术前基本信息评估PFNA与人工半髋置换两种手术治疗方法,二者无统计学意义的差别,证明两组不同治疗方案数据具有可比性。在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引流等手术创伤指标评估两种治疗方案,PFNA组要优于人工股骨头置换组,二者具有统计学意义;在术中透视时间、住院时间方面,人工骨头置换组短于PFNA组,二者具有统计学意义;然而,在术后负重时间方面,人工股骨头置换组短于PFNA组,二者具有统计学意义。在刀口感染、褥疮、DVT、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死亡等早期并发症方面,人工股骨头置换组明显优于PFNA组,二者具有统计学意义。术后一年髋关节评分-Harris评分对比,PFNA组与人工股骨头置换组二者无明显区别,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能够让患者术后早期下地活动,缩短住院时间,减少早期卧床并发症,获得满意的功能,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转子间骨折的有效方法。
其他文献
乡镇是中国广阔地域上的一个独特细胞,由于其自身社会、经济等特点,乡镇形态的发展演变极为复杂。随机与永恒,无序与有序相互交织在一起,给乡镇规划设计带来极大的困难。而同
脊髓损伤主要表现为损伤平面以下的运动、感觉等功能不同程度的障碍,大多数是由外伤造成的,脊髓损伤对病人的生命及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同时也影响着病人的家人及社会,因此
文章利用2005-2009年我国国家电网公司下属24家省级电力公司面板数据,运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和Malmquist指数,测算了我国输配电网的技术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并实证检验了
本文概述了沥青油毡胎基的发展历程、纺粘法聚酯胎基的显著特点及其优越性,指出了聚酯纺粘法非织造布在现代建筑结构中的重要性及其发展前景和方向。
提高电力企业信息化管理水平是配电网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目前二维配电网GIS系统已经成为主要的管理手段。针对配电网特点和二维配电网GIS系统中几何图形简单,无法真实反映
<正> 俄罗斯现行政治体制,是在彻底否定原苏联传统政治体制的基础上建立的,也是在戈尔巴乔夫推行政治改革浪潮中,以及在1992—1993年俄罗斯总统与议会激烈斗争的过程中形成的
本文对新中国前30年在建立了社会主义公有制后,实行计划经济体制的历史条件和计划经济的成就与问题进行了概括的叙述和客观中肯的分析。作者指出,新中国初期的经济发展,首先
钻爆法施工中,爆炸载荷在完成必要破碎工作的同时,也将引起小间距邻近巷道不同程度的损伤,具体表现为围岩力学性能劣化和完整性降低。当前研究主要涉及邻近巷道围岩动态响应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的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在1、6、24小时对血管内皮细胞(vein endothelia cell,VEC)的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oeinases,MMPs)基因表达的
包膜挛缩是硅凝胶假体隆胸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研究药物对包膜挛缩的预防和抑制作用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本实验在包膜挛缩并发症的高发期,通过埋置在假体周围腔隙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