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二肽型超分子凝胶因子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来源 :南京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olei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超分子凝胶是指小分子化合物在溶剂中通过非共价键作用自组装形成的具有特殊功能的软材料,在传感器、生物医药、环境科学等众多领域具有应用潜能。本论文(通过)制备了两种双二肽超分子凝胶因子,研究了其凝胶性能,探究了其在作为药物载体进行药物释放方面的应用潜力。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通过十二亚甲基-1,12-双(N-L-缬氨酸)的制备及其分别与N-(4-吡啶甲基)-L-缬氨酸和N-苯甲基-L-缬氨酸的缩合偶联,分别制备了基于缬氨酸二肽的双子型二肽超分子凝胶因子DMPV和DMBV。采用FT-IR和1HNMR、UV-Vis、CD对凝胶因子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并通过SEM、TEM、XRD和流变仪等手段系统研究了凝胶因子在不同溶剂中的自组装行为。通过Flory-Huggins作用参数预测DMPV在混合溶剂中凝胶行为,并以DMPV超分子凝胶作为药物载体,亚甲基蓝和头孢噻咲钠作为模拟药物,进行了药物释放性能研究。2、研究了 DMPV超分子凝胶在脂肪族醇类与水的混合溶剂中的不透明-透明凝胶的相变现象,通过POM、SEM、TEM、XRD、FT-IR、流变仪等手段研究了这两种凝胶状态。结果表明DMPV在两种凝胶中具有不同的自组装形貌,且透明凝胶比不透明凝胶具有较强的力学性能。3、采用表面具有介孔硅层的二氧化硅微球作为硬模板,制备了具有空心球结构的石墨相氮化碳(g-C3N4)。其中,g-C3N4纳米片采用水热法制备而得。通过XRD、SEM、TEM等手段对氮化碳进行表征分析。4、采用一步法分别制备了不同形貌氮化碳的DMBV/g-C3N4凝胶,探究了两种凝胶的自组装形貌,以及对模拟药物头孢噻呋钠的释放性能研究。
其他文献
以热带假丝酵母(Candida tropicalis)1798中的ctfat1p基因为研究对象,利用重叠PCR将ctfat1p基因内约500 bp片段与G418抗性基因(kanr)相连接,经末端单酶切后电转化至C.tropicalis
一、项目背景这两个案例为江苏溧阳天目湖旅游大厦景观与安徽淮南市人民公园。从平面图不难看出:两个项目的规划格局有很多相似之处,充分体现出当下中小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的
为分析定子结构对高速永磁电机电磁性能影响,建立二维瞬态电磁场数学模型,电机磁场分布主要采用有限元法,分析传统绕组和背绕式绕组结构时的电机磁场分布和性能变化,研究高速
南海南部海区属较典型的区域性热带和赤道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区.各气候要素的变化特征与冬、夏季风气流的转换关系密切.汇集沿岸各站和海岛站以及近15年来的考察资料,对气候要
目的了解2010年度江西全省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对某院门诊药品影响分析。方法利用Excel电子表和手工筛选方法,对2010~2011年全省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前后某院同期使用药品进行统计和
<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常见的、治疗耗资很高的、可预防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病人数多,病死率高,严重影响患者的劳动能力和生活质量。据预计中国在未来的半个世
目的:分析老年高血压的特征并探讨采用硝苯地平控释片联合贝那普利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12月至2012年10月来我院治疗的老年高血压患者共有152例,分析并观察其主要临
通过对目前中药化学课程教学情况的分析,结合我院自身特点,将PBL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方法有机结合,开展中药化学教学改革实践活动,旨在加强学生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强化实践应用
文章通过对刊登在国内主要外语期刊上有关大学英语自主学习的文章的分析,介绍了国内大学英语自主学习研究现状,并就目前研究中在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手段,结合中
作为中国592*型"险避魔箭"故事的典型文例,莫一大王的故事在岭南广泛流传。若从文献记载和民俗历史入手,可以考知它是包括古代内地主流汉文化和边地少数民族文化在内的多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