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程硝化联合不同厌氧氨氧化系统处理老龄垃圾渗滤液性能研究

来源 :广州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sean12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卫生填埋产生的垃圾渗滤液成分复杂,水质变化大,是一种高氨氮有机废水。传统的垃圾渗滤液处理工艺存在成本高、处理效果不稳定等问题,自养生物脱氮系统-短程硝化厌氧氨氧化联合工艺具有能耗低、无需外加碳源、污泥产量少等特点,可弥补传统处理方式的不足。本研究以老龄垃圾渗滤液为研究对象,采用短程硝化分别和厌氧氨氧化ASBR系统、厌氧氨氧化生物滤池系统联合,从系统的启动、联合工艺处理垃圾渗滤液和厌氧氨氧化系统内微生物组成三方面探究两种联合工艺的性能,考察了各系统的启动时间、不同联合工艺对垃圾渗滤液的处理效果以及各系统内不同阶段的菌种组成。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短程硝化系统接种长期低温贮存的短程硝化污泥,运行7天后快速恢复活性,通过控制曝气时间46h、溶解氧0.3 mg·L-1可实现半短程硝化。厌氧氨氧化系统接种城市污水厂二沉池回流污泥,ASBR系统运行135天后成功启动,最终经过241天的运行,系统总氮容积去除负荷达到0.147kgN·(m3·d)-1;生物滤池系统启动历时114天,经过215天的运行,系统总氮容积去除负荷达到0.570 kgN·(m3·d)-1。生物滤池启动更快且可通过缩短水力停留时间快速提高处理负荷。(2)短程硝化系统和不同厌氧氨氧化系统组合期间,三个系统均可在短时间内快速适应渗滤液水质。短程硝化与厌氧氨氧化ASBR的联合系统总氮容积负荷最高为0.280kgN·(m3·d)-1,而短程硝化与厌氧氨氧化生物滤池的联合系统总氮容积负荷可达0.550kgN·(m3·d)-1,故短程硝化系统与厌氧氨氧化生物滤池联合系统处理负荷更高且对于波动较大的水质有更好的适应能力。(3)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随着运行时间的增长,ASBR系统内厌氧氨氧化菌的比重越来越大;而长时间运行的生物滤池系统距离进水口30cm处厌氧氨氧化菌数量最多。高通量测序结果显示启动成功的厌氧氨氧化系统中浮霉菌门为优势菌门,两个系统共同检测到的功能菌种为Candidatus Kuenenia和Candidatus Anammoxoglobus,生物滤池中还检测到少量Candidatus Brocadia。长期处理渗滤液后,Candidatus Anammoxoglobus和Candidatus Brocadia被淘汰,Candidatus Kuenenia更适合老龄垃圾渗滤液处理。本研究通过对比两种联合系统的性能,旨在选出更适合联合工艺的厌氧氨氧化系统,并为联合工艺处理老龄垃圾渗滤液应用于实际工程提供理论依据。
其他文献
目的:探索助产士主导的集中群组孕期保健对初产妇分娩自我效能、产前焦虑、体质量管理和分娩结局的影响,提供一种满足孕妇需求的新型孕期保健模式,供临床参考。方法:本研究采
目的:探讨腺苷酸活化的蛋白激酶(AMPK)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运用免疫组化SP法,对61例食管鳞癌患者的癌灶及相应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AMPKα1和p-AMPKα的表
针对当前历史课堂教学中出现的"学生思维活动少、教学内容缺少铺垫、教学设计无创意"等问题,构建丰盈的历史课堂显得十分必要。丰盈历史课堂之构建路径包括铺陈历史背景、剖
依据含水层质量守恒原理,推导了非固结地层在建筑荷载作用下的地面沉降机理模型,并将其与Jacob假定下抽水引起的地面沉降弹性模型相比较,结果发现两种模型的机理表达式完全一
对三七花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及其在食品工业中的开发利用等进行了综述。三七含有丰富的人参二醇型三七皂苷、黄酮、多糖等有效成份,具有平肝、祛痰、平喘、镇痛
5月20日,《蚂蚁金服2016可持续发展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发布,这也是蚂蚁金服的首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该份报告中公布了“蚂蚁森林”的最新数据:经过一个忙碌的春种,这个环保
报纸
光分插复用系统是在光域实现支路信号的分插和复用这样一种设备,主要实现技术有WDM、O—CDMA、OTDM;本文讨论基于WDM技术的OADM系统的功能、节点结构及其产品和应用,其分插复用
会议
本论文的主要工作是测量高电荷态离子与材料相互作用过程中的光发射。通过该测量可获得离子-材料相互作用的微观过程。因此,选择合适的离子和靶材料,则可模拟空间中光发射,进
目的:通过分析神经外科气管置管意外脱管发生的原因特点探讨如何避免意外脱管的发生及对策,使患者得到最佳治疗效果。方法:回顾神经外科114例气管置管患者中5例脱管患者,计算三
当代声乐作品的创作已经开始了一个崭新的局面,在我们的生活中也开始涌入大量题材新颖,风格独特的声乐作品。在民族声乐创作方面,艺术家在不停地探索创新,新于题材;新于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