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青少年学生漠视生命的现象越来越多,这些现象折射出当前中学生的教育教学存在一定的问题。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了解高中学生生命观的现状以及高中生物学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渗透生命教育的现状,理清影响高中学生生命观的因素、妨碍高中生物学教师开展生命教育的难点,并依据分析结果建构开展生命教育的方式,为高中学生生命观的形成提供具有学科特色的指导建议。本研究主要从以下5个部分展开。第一部分,提出问题并阐述研究目的与意义,主要梳理了国外和港澳台生命教育教学研究进展以及大陆地区生命教育教学现状及其研究进展,并结合因高考导致的升学压力深入分析我国生命教育开展或渗透状况不佳的原因,通过比较思想政治学科、语文学科、生物学学科开展生命教育的优缺点,得出以高中生物学教育教学为契合点开展生命教育是最佳方式的结论。第二部分,相关概念的界定与理论基础,主要界定了生命观、生命教育、基于生物学教学的生命教育等相关概念;阐释本研究依据的理论基础。第三部分,调查汉中地区高中学生生命观现状并分析原因,编制《高中学生生命观现状调查问卷》作为测量工具。调查问卷的内容由生命认知观维度、生命态度观维度、生命意义观维度和生命教育观维度4部分组成,并设置了“学校影响因素”、“个人影响因素”和“家庭影响因素”3类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高中学生的生命观总体状况处于中下水平,其中,学校影响因素中学校类别、班级类型、不同学科等变量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年级变量、性别变量对高中学生生命观现状影响差异不显著(p>0.05);家庭影响因素中,家庭关系是否和睦、是否为双亲家庭、父母对孩子的管教类型等变量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是否为独生子女、家庭经济情况、家庭居住地等变量之间的差异不显著(p>0.05)。第四部分,了解汉中地区部分高中学校的生物学教师在生物学教育教学过程中渗透生命教育的情况。调查结果显示,有96.77%的高中生物学教师了解或非常了解生命教育的内涵;有54.84%的高中生物学教师会以教材上的生命教育素材为契机,深入讲解与生命教育相关的知识;有64.52%的高中生物学教师很注重将学生的生命观培养作为情感目标;有83.87%的高中生物学教师已经将生命教育融入课堂的教学活动中;有93.55%的教师认同开展生命教育的必要性;样本中31名教师都很认可开展生命教育的重要性;但是有32.26%的教师反馈学生对生命教育的接受或内化效果不好;经常组织或开展与生命教育相关的主题讲座或会议的学校仅为6.45%;阻碍生命教育开展的原因中,有35.48%的教师认为课堂教学的时间不足,25.81%的教师认为生命教育的教育学教学目标难以确定,22.58%的教师认为课程标准或考试大纲中没有评价或考核生命教育的内容,16.13%的教师认为难以找到进行生命教育的切入点。第五部分,基于对学生和教师问卷调查的结果和影响因素的分析,探讨在高中生物学教育教学中生命教育资源的开发,建构开展生命教育的方法理论课——讲古论今,渗透生命教育;活动课——第二课堂,开展生命教育;实验课——躬行实验,强化生命教育:师表力量——率马以骥,内化生命教育等。通过本研究的进行希望在课堂教学中开展生命教育这一问题能够引起足够的重视,并且希望生物学教师可以凭借生物学学科优势将生命教育渗透到教育教学中,培育学生的生命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