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阜新蒙古族自治县(以下简称阜蒙县)位于辽宁省与内蒙古自治区的区域结合部,多山、少雨、民族众多。独特的地理、气候、社会、人文等客观条件决定着阜蒙县蒙古族丧葬习俗的特点。使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不断传承变异,展示出与一方水土完美契合的现实形态。综合各方面因素,当地民众习惯于将墓址选在山间。现在,除了少数地区至今依然实行尸身棺葬外,绝大部分乡镇都采用了先火化再土埋的葬制。整体的丧葬流程可以从时间先后的角度分为三个环节,即:准备后事时期、正式丧葬仪式和葬后祭祀阶段。准备后事时期主要是缝制寿衣、打造棺木、选择墓址等;丧葬仪式包括初终、入殓以及下葬三大部分,是整个丧葬礼的高潮所在;葬后祭祀阶段人们会以“烧七”、守孝、扫墓等行为祭奠逝者、抚慰亡灵。所有民俗都是起源于人类社会群体生活的需要并反过来为民众的日常生活提供服务的。作为一种过渡礼仪,丧葬礼不仅为逝者身份的转换提供了契机,也为生者打破原有社会结构,实现人际关系的重新整合创造了可能,其在生者世界中展现出的强大功能主要表现在强化民族认同、凝聚邻里乡亲、规范个人的观念行为等方面。可以说,阜蒙县蒙古族丧葬习俗在当地发挥着其他民俗事象无法比拟的社会作用。任何一种民俗现象都有其稳定性和变异性。阜蒙县蒙古族丧葬习俗自形成之日起便伴随着人们的生产、生活,已经成为民众日常不可或缺的构成部分。但由于民族交流、时代进步等问题的存在,整个习俗内部依旧存在着很多可变因素。因此,阜蒙县蒙古族丧葬习俗会在今后呈现出稳中有变的发展态势,即整体框架长期稳定,具体内容不断革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