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向多螺旋流换热器传热与阻力特性模拟研究

来源 :华南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tchina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借助CFD模拟软件Fluent对纵向多螺旋流换热器进行了系统的模拟研究。该换热器采用螺旋扭片作为管束间插入物,使得壳程流体在换热管管隙间形成了多股纵向自螺旋流。螺旋流动能有效地提高传热温差和通道中的速度梯度,使传热性能有较大的提高。另外,作者也对螺旋折流板换热器进行了模拟研究,并把模拟结果与纵向多螺旋流换热器模拟结果做了比较。   文中为了研究换热器壳程强化传热的规律,以热水-冷水为介质,对换热器传热性能及阻力特性进行了模拟研究。主要工作包括:   1.利用建模软件Pro/E,建立了螺旋扭片不同尺寸L、d组合下的纵向多螺旋流换热器模型,以及不同螺旋节距L对应下的螺旋折流板换热器模型。   2.利用Fluent软件,对纵向多螺旋流换热器以及螺旋折流板换热器的传热性能及阻力特性进行了模拟研究,并将纵向多螺旋流换热器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做了比较。   3.根据模拟结果,回归了传热性能和流阻性能关联式。采用单位压降下壳程传热性能评价方法对纵向多螺旋流换热器和螺旋折流板换热器进行了评价,所得结论如下:   ①.对纵向多螺旋流换热器来说:一般扭片节距L越小,换热器壳程传热膜系数越大。   ②.扭片开小孔并不能有效地起到强化传热的作用,只有d尺寸比较大时,对应纵向多螺旋流换热器传热效果比较理想,且与没有开孔的相差不多。   ③.在相同的节距中,开孔越大,压降越大。但节距超过160后,则有开孔越大,压降越小的趋势,不开孔时压降最大。   ④.扭片开孔d小于6时,扭片节距越大,压降越大,而在孔径d超过6时下,扭片节距越小,压降越大。   ⑤.d=0时,L=140时的综合强化传热性能最好; L=100的次之。并且,在所模拟的雷诺数范围内,二者综合强化传热性能变化趋势平缓。而对于开孔扭片来说,随着雷诺数的增大,综合传热性能都出现了急剧下降。   ⑥.对纵向多螺旋流换热器来说,其综合强化传热性能模拟值要比实验值大一些。总体来说,二者误差平均值基本都在15%以内。   ⑦.对于纵向多螺旋流换热器,其单位压降下的壳程传热膜系数大约是螺旋折流板换热器的1~5倍左右,是弓型折流板换热器单位压降下壳程传热膜系数的3~11倍左右。
其他文献
预备犯的共犯是否具备可罚性在理论上存在诸多争议,在广义的共犯概念之下,应当在不同的理论根据上探讨预备犯的教唆、帮助行为的可罚性和预备犯的共同正犯成立与否的问题.就
经济的高速增长,通常是以巨大的能源消耗及污染物排放为代价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了“十一五”期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