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跨国并购理论研究分为两个方面:并购动因研究和并购效应研究。其中跨国并购动因研究显得尤其重要——现象背后孕育的动因是任何研究所必须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本文首先阐述了跨国并购的定义,接着从多个方面介绍了西方学者对跨国并购动因的研究成果,并进行了简要的评述。邓宁的国际生产折衷理论被称为国际直接投资的通论,可用来解释跨国并购现象。本文以之为视角,阐述了该理论的源头与发展,重点分析其随国际经济环境变化而拓展的动态演进过程,得出动态化发展后的折衷理论可用于民营企业跨国并购动因研究的结论。在考察民营企业跨国并购现状之后,本文对其并购规模、动因、目标、区位、产业等进行了深入分析。民营企业并购数量较少,交易规模较小;主要在于获取核心技术和争取市场力量;并购目标多为陷入困境的海外企业;并购区位主要在相对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并购产业开始由制造业向高科技产业转移。最后以邓宁的国际生产折衷理论为依据,对我国民营企业跨国并购加以剖析,进而归纳出并购的现实动因:寻求核心技术、获取市场力量、战略型并购。本文认为:随着以全球技术创新和研发能力为核心的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寻求相应技术资源以获取技术优势,进而增强核心能力为动机的中国民营企业的跨国并购投资会进一步发展。所以,寻求核心技术将是民营企业跨国并购的重中之重。企业提高技术能力有多种途径。此处以京东方并购韩国现代显示技术株式会社等为研究对象,对获取核心技术型的跨国并购作进一步分析。运用Wernerfelt的企业资源观理论(RBV)和Goldratt的约束理论(TOC),扩展了Dunning的OLI模型,并分析了此类并购中企业技术资源的约束特征,研究通过并购方式提升技术资源的动因。指出企业在寻求核心技术过程中,应根据企业自身发展战略所确定的技术资源提升量的要求来确定是否选取海外并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