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性器官移植排斥模型种属特点及使用CD44单抗抑制记忆性排斥的研究

来源 :厦门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hu2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在记忆性器官移植模型中,同种反应性记忆性细胞对不同种属的二次移植的供体存在交叉反应性,本文研究了这种交叉反应性与小鼠种属特异性之间的关系。鉴于记忆性细胞在移植排斥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根据其表型特点我们进一步研究了抗CD44单克隆抗体(anti-CD44mAb)对CD4+记亿性T细胞的抑制作用并探讨了其可能的作用机制。   方法:首先进行BALB/c到C57BL/6(B6)的皮肤移植,一个月后选用了与初次移植供体MHC分子不同程度错配的纯系小鼠作为二次移植的供体(包括BALB/c,DBA/2,NOD,C3H和B6),通过二次移植后移植物生存期的长短,记忆性细胞的增殖程度和功能改变,以及在这个过程中各相关反应细胞的作用来对同种反应性记忆性细胞的交叉反应性进行初步的探讨。在anti-CD44mAb的研究中,我们构建了CD4+记忆性T细胞过继转移给裸鼠的模型,从而针对性的研究anti-CD44mAb对CD4+记忆性T细胞的作用,通过生存期及各种检测指标对其作用机制作了分析。   结果:①同种反应性记忆性细胞存在交叉反应性:②二次移植供者与初次移植供者MHC分子错配程度能够影响记忆性细胞的作用,错配程度越大二次移植得到的生存期和移植效果会越好:③anti-CD44mAb能够抑制CD4+记忆性T细胞发挥作用从而使移植物长期存活;④anti-CD44mAb通过抑制记忆性细胞的增值、功能以及刺激调节性T细胞的产生诱导免疫耐受。   结论:我们阐明了记忆性器官移植排斥模型中,二次移植特的种属可以影响同种反应性记忆性细胞的交叉反应性,及使用anti-CD44mAb能够抑制CD4+记忆性T细胞介导的移植排斥反应。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耐药性癫痫患者脑组织中ATP-结合相关基因mRNA的表达,了解其生物学意义。方法利用病理随机法,从我们已建立的耐药性癫痫术后脑组织库中随机抽取40例耐药性癫痫患者脑
由北京大学企业管理案例研究中心(MCCG)发起的“2001年中国最受尊敬企业”评选结果4月16日在北京揭晓,南方日报报业集团成为入选20强的惟一内地传媒集团。南方日报报业集团
本文对一种基于监狱管理的门禁系统的多级网络群控设计进行了详细介绍。通过TCPIP局域网和RS485总线网控制,实现管理终端、数据库以及中央控制机等与下层门禁控制器的通信,采
背景高血压是最常见的慢性心血管疾病,可伴有心、脑、肾等器官的功能性或器质性损害,健康生活方式有助于降低血压、控制危险因素与临床症状。我国老年高血压患者约占老年人群
自从90年代以来,媒体对民工潮的报道越来越多。民工问题早已成为没有新意的选题。做为工人日报来说,对于民工问题如何寻找恰当的时机,找到新的报道角度,“春运”正是采访的
作为浙江日报的深度报道版面,“今日关注”版的标题制作要突出简练大气、深厚凝重、发人深思的个性。在实践中,我们作了以下探索:1.强调“关注点”。如《玉环900村民一起走
第一部分:在川崎病中血小板参数动态变化的临床意义目的探讨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患儿急性期、亚急性期及恢复期血浆血小板计数及其功能指与标川崎病发病及冠状动脉损
背景脑出血后缺血性脑损伤为继发于原发病的二次损伤性疾病,若不给予及时有效的治疗和干预,不仅会造成原发疾病的病情加重,同时也会加大原发病的治疗难度,大大提升了多种并发
研究背景:近年来,鲍曼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baumannii,AB)由于迅速发展的耐药能力已成为世界广泛关注的医院感染病原菌。临床上多重耐药及泛耐药菌株的出现使其治疗面临无药可选的境地。在过去的10年间,我院细菌监测数据显示,AB的临床分离率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至2009年AB占我院当年细菌感染的17.9%,成为非发酵菌第一位致病菌。2010年AB超过大肠埃希菌,成为导致院内感
前不久,包括新华社在内的众多媒体报刊纷纷披露了一个消息:女作家张海迪在推出长篇小说《绝顶》之后便封笔不再继续进行长篇小说的创作。对此,张海迪说:“我从没有说过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