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日本文化与中国有着很深的关系。由于日本长年以来对中国文化的吸收,中日两国的文化之间有着很多共通的地方。而另一方面,在很多文化上也会表现出两者各自的个性。本稿的考察对象——中国明代的笑话集《笑府》及其江户时代的和刻本,也是可以体现出中日文化间的共性与个性的好例子。本稿采用文献考证法及史学推演法,从文献传播的角度考察、分析了《笑府》如何被江户日本所发现、接受,以及在接受、传播的过程中展现出了哪些文化上的异同。针对先行研究对于《笑府》原典认识不足的问题,本稿在考察时全部采用一手的原典影印资料,并且利用将《笑府》内容数值化、图表化等手段,进行更为科学的分析。第一章基于先行研究的成果,以中日笑话的关联性为重心梳理了近世日本笑话的历史发展。通过第一章的考察,归纳了近世日本笑话文学的发展的三个阶段,并清楚了本稿的考察对象《笑府》及其和刻本在日本历史中的坐标。即《笑府》和刻本的出现是在第二阶段——中国笑话开始对日本产生巨大影响的时期。基于第一章的考察结果,第二章接着对《笑府》和刻本的收录状况进行了考察。针对先行研究中对于《笑府》和刻本的信息不明确这一弱点,本章先对《笑府》和刻本的形态、构成等基本状况进行了详细考察,证明了《笑府》和刻本并非收录了原本中的全部笑话,而是选取了其中一些笑话重新编排而成的。其次又对三种《笑府》和刻本所收录的笑话与原本进行了对比,弄清了在和刻本中收录最多及最少的部别。并且还可以推测,此三种和刻本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连续性,半纸本之后的版本在收录时采取的方针是根据前作的内容进行补缺。通过第二章的考察,明确了《笑府》各版本的形态、构成及内容的异同。基于此结果,第三章进一步分析出了和刻本在收录时的三个特征。第一,日本人难以产生同感的内容被敬而远之。特别是日本人难以理解的、有关中国特有的日常情景及事物的笑话,被和刻本所疏远。可以推测,这个时候在日本的中国笑话已不再是“中文白话语学书”,而变为了纯粹的娱乐,渗透到庶民之间。第二,有关中国历史文化、学问的笑话予以收录。由于江户时代汉学、特别是儒学的渗透,中国的历史文化和学问对于江户时代的日本人来说已成为了近在身边的题材。因此有关中国历史文化和学问的笑话,不同于其他“中国特有的情景或事物”,受到了江户时代日本人的喜爱。第三,艳话最受欢迎。在原本《笑府》中大量的和性有关的笑话(艳话),和刻本也予以了大量收录。《笑府》中的中国艳话在江户日本受欢迎的原因,在于江户时代与明代的社会环境的相似性、以及日本人对于“性”的肯定的态度。根据以上的考察、分析可以看出,《笑府》在近世日本的传播、接受,正是在中日文化的共同作用下进行的。而在此背后隐藏的,是在近世由幕府主导的、覆盖全社会的文教的普及和儒学的渗透,即对“理”的提倡;以及沉迷于娱乐、情色等享乐主义的庶民文化对于“情”的重视,这两种相对的理念的同时存在。这与产生了《笑府》原本的中国明末的社会情况也是有很多类似性的。这种社会文化的类似性,恐怕就是《笑府》的笑话能够在近世日本社会产生如此巨大之反响的、最为重要的原因。通过本研究,一定程度上判明了《笑府》在近世日本的传播、接受状况。并且,通过古本笑话这样目前尚未受到广泛关注的文献,或许也能为中日文化研究、尤其是关于近世日本对中国文化吸收的相关研究,提供一个新的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