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利·洛曼的自我意识和社交焦虑:阿瑟·米勒《推销员之死》心理分析法解读

来源 :云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silang20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阿瑟·米勒(ArthurMiller)是与尤金·奥尼尔(EugeneONeill)和田纳西·威廉姆斯(TennesseeWilliams)齐名的美国二十世纪三大剧作家之一,《推销员之死》(DeathofaSalesman)是他的代表作。该剧于一九四九年成功上演并于当年获得了普利策奖。剧中讲述了一个名叫威利·洛曼(WillyLoman)普通推销员的悲剧命运。威利已经六十三岁,成天驱车几百公里出差到新英格兰地区,为他受雇的公司推销商品,然而,他却业绩平平,收入微薄,家庭拮据;两个三十出头的儿子也没有结婚和成家立业。在这样的境况下,威利经常承受着极大的心理压力。在他被解雇和大儿子毕福(Biff)的创业计划宣告失败的双重打击之下,威利心理最后走向崩溃,以自杀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在这篇论文中,作者用心理分析批评法解读了《推销员之死》,赏析了其独特的艺术魅力。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作者总结出过去很多对该剧的评论焦点大都集中在其悲剧特点和“美国梦”(AmericanDream)主题上。因此,目前对这两个方面的探讨意义不大,因为现在已经形成这样一个共识:《推销员之死》是一部成功的现代悲剧,其主题大大超出了“美国梦”的范畴,是现代社会普通人的生存和幸福的问题。本文作者以佛洛伊德(Freud)个人无意识思想和荣格(Jung)的集体无意识思想为理论基础,从威利自身的人格发展特点和威利所在社会集体无意识对其的心理发展产生的影响两个方面探讨威利的心理发展过程。   在文章中,作者所要阐述的观点是:《推销员之死》这部剧的独特魅力在于该剧的作者阿瑟·米勒成功地塑造了威利·洛曼这个代表普通人民大众的悲剧英雄,因为观众对威利的困惑和焦虑产生了强烈的共鸣。威利的沉重心理压力一方面源于他自我意识中的困惑,另一方面源于他在社交活动中所体验到的各种焦虑。   在文学中探讨人类社会心理问题,有利于人们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心理状况,甚至能减少现在社会中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米勒在戏剧方面取得了伟大成就,让人们更好地理解种种现实问题,不仅能认识个人,而且能更好地认识这个充满矛盾和错综复杂的社会。
其他文献
托马斯·莫尔与威廉·廷代尔的论战是宗教改革中首次重要的英语论战。两人的正面交锋导致了三部作品的问世,即莫尔的《关于异端邪说的对话》(1528)、《驳廷代尔之答辩》(1532
介绍了宁德核电厂在线啜吸装置的优化及使用情况。对宁德核电在线啜吸装置的关键参数(高压、阈值、道宽)进行优化或重新设置、用图表形式对"阈值-计数率"数据进行分析、使用2
以奴隶制的废除为焦点的美国南北战争是美国历史上历时长、参与广、对美国历史进程有着举足轻重作用的著名战争。从其爆发直至今日,学术界对南北战争始终持有极大的关注与研究
笈多时代,诗人迦梨陀娑创作了《罗怙世系》,前八章中讲述了底离钵、罗怙和阿迦这三个国王的传说。本文以这些传说为考察对象,以《莲花往事书》为参照,从文本梳理入手,分析故
<正>加拿大自2003年开始推广使用PPP模式,近年来取得稳步发展,即使面临金融危机,加拿大PPP项目也在市场上发挥着强大的影响力,并且在世界范围内名列前茅~①。经过数十年的发
PX409S系列配备11?2 or 2“卫生级接头的微加工硅传感器非常适合食品加工、饮料或生物/制药应用以及工业应用中的压力或水平就地清洁的应用,这些应用需要坚固耐用、精度高的
夏至刚过,进入一年中最炎热的季节;2009年顺德家电展的筹备工作也进行得热火朝天,展会筹划、招商招展、宣传推广都在如火如荼而有条不紊地进行当中.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卡罗琳娜·冯·君德罗德(Karoline von Günderrode,1780-1806)是德国浪漫主义时期一位特立独行的女作家。她留给我们的不仅是一段传奇一般的经历,还有不少质量颇高的诗歌、小
进入2012冷年,随着国家“节能惠民”等政策的退出,变频空调的市场之争更显白热化。继本月初美的宣布推出季节能效比为8.45全直流变频空调之后,日前,空调行业另一领军品牌志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