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伴随经济全球化和金融一体化的迅猛发展,全球失衡整体表现为新兴市场国家巨额贸易顺差,美国等发达国家大量贸易逆差。然而,美国贸易逆差日益增加,对外净资产占GDP的比重却没有大幅攀升,原因何在?是否存在“暗物质”进行国家之间利益的输送?
伴随全球各国资产与负债日益交叉持有量增加,外部调整环境已经改变,净资产中存量调整因素已不容忽视。存量调整指的是汇率与资产价格波动引发资产价值变动,是财富分配的金融调整渠道。本文从存量调整的视角,对全球失衡进行剖析。据数据计算,发达国家存量调整为正,新兴经济体存量调整为负,而且存量调整与经常账户差额存在一定程度的利益互补关系。新兴市场国家高成本地获得巨额外汇储备,又以投资发达国家国债的低收益形式将资金流回去,陷入“斯蒂格利茨怪圈”,存量调整将财富从逆差国转移至顺差国。当前主流经济学将“经常项目”作为全球失衡的标准,以反映国家之间财富分配。本文认为全球失衡的标准应定为“经常账户+存量调整”,将更合理地反映世界各国利益分配情况。通过对美国数据样本进行协整检验,发现经常账户差额与存量调整确实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并且存量调整单向影响经常项目差额,“暗物质”可以弥补经常账户赤字带来的财富损失。1980年-2011年,美国存量调整合计收益4.41万亿元,经常账户逆差合计8.71万亿元,存量调整弥补了经常账户赤字的50.63%。
利用G7国家2002年至2011年的面板数据进行Hausman检验,实证模型结果显示发达国家负债与存量调整正相关。发达国家的证券投资吸引力对存量调整具有显著性影响,低成本的债券融资是发达国家获得存量调整收益的主要渠道。从我国存量调整来看,2006年至2012年,中国海外净资产总存量价值损失3916亿美元,其中储备资产缩水628亿美元,外国来华直接投资赚取了3263亿美元价值增值。因此,存量调整的研究,对于我国提高储备资产管理水平及应对外净资产存量价值损失风险,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