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叶宪祖为晚明戏曲作家,在明代剧坛颇有名气。他的戏曲深受“吴江派”戏曲创作理论的影响,相当重视戏曲语言的本色,“守韵调甚严”,其押韵材料不仅为研究汉语音韵研究供了丰富的语料,也有助于了解明代吴语区的语音面貌。将叶宪祖戏曲作品用韵与前后韵文材料研究成果进行对比,可以观察汉语语音的发展轨迹,为汉语语音史研究提供重要材料。 文章以叶宪祖《鸾鎞记》、《四艳记》、《金锁记》三部戏曲作品韵文押韵字为主要材料,归纳出韵部系统,分析出现的特殊用韵现象;同时参照其他学者研究成果,从横向、纵向两个角度对其韵部系统音系性质、时代特点进行探讨。 文章分为五个部分,其中第二部分为文章的重点。详尽地搜集整理了叶宪祖戏曲作品(主要是《鸾鎞记》、《四艳记》、《金锁记》三部)押韵字,系联建立了包含12个韵部的韵部系统。总结出叶宪祖戏曲韵部的三个特点: 1.-m韵尾的转化,导致韵部之间合并。 2.前后鼻音韵尾的对立消失。 3.东钟部与庚青部合并。 随后,通过列举分析叶宪祖戏曲用韵和《中原音韵》不合的用韵现象,概括了两个主要原因:一为中古音的遗留,二是作者方音的痕迹。 文章的三、四部分与《中原音韵》《五方元音》以及明代其他戏曲作品韵部系统和现代普通话、现代吴语进行横向和纵向的对比,描绘出汉语音韵发展的轨迹:汉语韵部系统自中古到现代,呈现由繁入简再变繁的规律。 总之,叶宪祖戏曲韵部符合近代汉语音韵的发展轨迹,受当时戏曲创作遵《中原音韵》风尚的影响,叶宪祖戏曲音韵以中原官话为基础,同时保留着当时吴语的方音特点和中古音的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