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院(系)不仅仅是高校二级办学单位,更是驱动高校实现有效发展的基础性力量,而驱动院(系)发展的重要动力则源于院(系)学术委员会。当前,从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来看,我国地方高校院(系)学术委员会的实际运行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存在着诸多问题与不足之处,有必要对其进行历史审视、现状及问题分析,以明晰其来龙去脉,提出优化发展策略。高校院(系)学术委员会运行模式是指由运行理念、运行程序、操作策略、组织结构、评价方式等要素构成的一套人们可以照着做的运行范式,经历了政治主导型、行政主导型、公共治理主导型萌芽三大发展阶段;至今,成为我国地方高校院(系)最高学术组织机构。本研究在对其进行历史审视的基础上,对比分析我国三类地方高校院(系)学术委员会章程文本;同时,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制定了关于我国地方高校院(系)学术委员会运行现状的调查问卷,以期了解我国地方高校院(系)学术委员会在实际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在对调查结果统计分析的过程中发现,我国地方高校院(系)学术委员会在运行理念、支撑条件、组织机构、运行程序等方面存在不足之处:民主管理、共同治理、学术自由、教授治学运行理念单薄;运行所需的支撑条件不足;相关组织机构关系不明晰;内外监督机构缺位;运行程序混乱无序等。针对我国地方高校院(系)学术委员会运行中存在的问题,本研究从运行理念、支撑条件、组织机构、运行程序等方面提出了优化策略:贯彻落实学术自由、教授治学、民主管理、共同治理的运行理念;提供运行所需的支撑条件;构建完善的组织机构;规范合理有序的运行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