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镍低密度高强钢的热变形行为及力学性能的研究

来源 :昆明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yan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低密度高强度钢具有低密度、耐腐蚀、高强韧性等良好的综合性能,该类型钢在汽车、军工、建筑等领域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同时在汽车轻量化和安全性上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在不同类型的低密度钢中,Fe-Mn-Al-C系低密度钢因具有更高的比强度和良好的塑韧性备受研究者们青睐。在Fe-Mn-Al-C低密度钢中加入Ni后,形成了金属间化合物B2相,具有优异的加工硬化行为,这源于非共格B2相的不可剪切特性。而目前针对含Ni奥氏体基低密度钢微合金化及强化机制鲜有研究。同时考虑到含Ni奥氏体基低密度钢是新开发的,对各种热变形参数对变形行为和显微组织的影响缺乏基本认识。因此,本文开发了一种屈服强度高于1350 MPa级别的低密度高强钢,并对不同Ni含量的三种实验钢进行热压缩变形,研究其热变形行为并优化工艺参数,为热轧工艺参数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系统研究了低密度钢热轧态组织和力学性能及强化机理。期望这些研究可以为低密度高强钢新材料的工业化提供理论基础与数据支持。本论文主要获得了以下研究结果:对三种奥氏体基低密度实验钢在变形速率0.01~10 s-1及变形温度900℃~1050℃条件下进行了热压缩实验,表明随着变形温度的升高及应变速率的提高,实验钢再结晶程度均增加,当完全再结晶后,随着温度的增加,再结晶晶粒尺寸有所长大。在一定变形温度下,随着,动态再结晶程度越明显,再结晶晶粒尺寸减小。结合实验钢微观组织及热加工图来看,在高温低应变速率区域,可以获得较好的热加工性能,并且随着Ni含量的变化热加工图的失稳区域也在变化。得出实验钢的最佳热加工工艺范围是:0Ni钢:变形温度1000~1050℃、变形速率0.03~0.3 s-1之间;3Ni钢:变形温度为1030~1050℃、变形速率0.08~0.3s-1之间;5Ni:变形温度为970~1000℃、变形速率0.01~0.03 s-1和变形温度为1030-1050℃、变形速率0.1~0.2 s-1之间。显微观察表明,三种钢中均含有B2结构的纳米级析出相以及κ-carbide和MC第二相,其强度取决于第二相析出物的含量,且含Ni钢中的B2相的类型为Ni Al型B2相。随着Ni含量的增加,热轧钢的抗拉强度、屈服强度和硬度均呈上升趋势,5Ni钢力学性能最优,屈服强度超过1350 MPa,比0Ni钢高116 MPa,主要归因于5Ni钢中较多B2相的含量(16.9%vs 5.7%)。0Ni、3Ni、5Ni实验钢中各强化机制对钢屈服强度计算值分别为1105 MPa、1202 MPa和1280 MPa,钢的屈服强度的理论计算与实际测量值略有误差,低于实际测量值,估计为奥氏体晶间κ相为奥氏体也提供了一定的强度贡献。钢中强化类型以沉淀强化机制为主,理论计算得到MC相对实验钢的屈服强度的贡献分别为380 MPa、322 MPa、364MPa以及B2相为实验钢屈服强度的贡献量分别为110 MPa、242 MPa和358 MPa,可见,通过在低密度钢中增加Ni后形成Ni Al型B2相显著提升了实验钢的强度。
其他文献
钛及钛合金密度小,比强度高,耐蚀性优良,生物相容性好,被广泛的应用在航空航天、医学、体育等领域。但其硬度低、耐磨性和高温抗氧化性差的特点限制了进一步推广和应用。表面改性技术是一种改善钛及钛合金表面性能的重要手段之一。其中,固体粉末渗法由于具有操作方便,工艺简单等特点而被广泛使用。本文以TA2工业纯钛作为基体,采用单渗硼、单渗铝以及硼-铝复合渗的工艺对其进行表面改性,研究表面处理温度对渗层组织与性能
现代的铜冶炼工艺主要以火法为主,其主要工艺为熔炼-吹炼两个阶段,但是随着我国对铜需求量的逐渐增加,高品位的铜精矿日益减少。我国面临着高品位铜矿匮乏的状态,其可开采的铜矿品位降到了0.2%,冶炼厂面临的原料将是杂质含量越来越高的铜精矿,降低渣含铜是目前大多数铜冶炼厂关注的问题。本文以云南某冶炼公司产生的铜电炉缓冷渣和铜转炉渣作为实验原料,开展了不同组分和添加添加剂条件下降低铜电炉缓冷渣渣粘度和渣上层
滇南岩脚铅锌矿床位于西南“三江”造山带兰坪-思茅中-新生代盆地之思茅盆地南端,是近年新勘查发现的一个中型砂泥岩容矿型铅锌矿床,其赋矿围岩被划定为中侏罗统-下白垩统。通过对岩脚矿区岩芯的详细地质编录,在该矿区中侏罗统和平乡组地层中发现大量不同类型、规模和期次的软沉积变形构造(Soft-Sediment Deformation Structuers/SSDs),并显示与铅锌矿(化)体密切的共(伴)生关
锡矿化与花岗岩的研究已有历史,尤其对华南地区花岗岩与锡等金属矿化的关系研究甚为深入。位于中亚造山带东段兴蒙造山带的大兴安岭南段,是我国北方重要的锡多金属成矿带,成矿潜力巨大,同时也是研究花岗岩与锡等金属元素成因关系的典型区域。位于大兴安岭南段的黄冈-甘珠尔庙成矿带南部的安乐矿床是一个中型规模的热液脉型锡多金属矿床。已知矿体赋存于上二叠统林西组砂岩板岩破碎带中,其成矿地质体为花岗斑岩,成矿元素为一套
海相砂岩型铜矿床是指产于海相细碎屑岩—碳酸盐建造中的层状铜矿床,铜资源规模大,经济价值高,东川铜矿带因民铜矿床和加丹加成矿带Luiswishi铜钴矿床均为该类型铜矿床,发育稳定的层控铜矿体,本文通过对比两个矿床的地质特征、流体包裹体、地球化学特征及成矿作用,获得以下认识:1、通过地质特征对比,发现两者均具有多层位成矿特征,主要赋存于砂质白云岩、碳质板岩和碳质白云质页岩中。铜矿体呈层状、似层状,发育
为了降低燃料消耗,优化高炉效能,目前我国钢铁企业都采用高炉喷煤工艺进行炼铁,该工艺不仅可以降低高炉炼铁成本,还可以减轻在炼铁过程中对环境造成的污染。烟煤和无烟煤作为最主要的煤粉被应用于高炉喷煤中,随着无烟煤资源的匮乏,其价格不断在上升,因此亟需寻求一种的新的燃料来替代无烟煤。兰炭作为一种新型的炭素燃烧材料,由低阶煤块烧制而成,具有固定碳高、化学活性高和价格低等优点,燃烧后对环境所造成的污染很小,而
海绵铜的常见处理方式流程长,工艺过程复杂,成本较高,需经过多次除杂处理才能得到合格的产品。废杂铜直接电解作为一种无熔炼工序的清洁生产工艺,可以直接生产高品质的阴极铜,具有流程少、能耗低、成本低、工艺成熟的优势。本论文以从海绵铜中回收金属铜为目的,参照废杂铜直接电解工艺,提出将海绵铜冷压成块再进行直接电解回收铜的处理工艺,该工艺流程可以实现金属铜的高效回收,缩减了火法回收铸造和湿法浸出环节的诸多处理
冶金工艺中,熔池内为了强化换热及维持温度,常常需要直接通入燃料与空气,而燃料燃烧后产生的高温烟气气泡在金属熔体间的流动会直接影响冶金过程的反应速率。其中高温烟气气泡的燃烧、膨胀、破碎、运动等过程十分复杂,不仅涉及到了传热传质、动量传递等,还包括两相流动现象。而目前有关熔池熔炼的相关研究大多是在冷态条件下进行的,有关浸没燃烧后高温烟气气泡的流动,形变以及传热等未见报道。所以本文以熔池熔炼为背景,对直
花岗岩是大陆地壳广泛分布的岩石类型,携带了大量的地球深部信息,亦为诸多矿床提供了成矿物质来源,其演化特征常被用于反演大陆地壳成熟度,这些重要性质使其成为地学研究中重要的对象。滇东南老君山地区是我国重要的钨-锡-锌多金属成矿区之一,地质作用强烈、成矿条件优越,分布于其中的南秧田大型钨矿床和都龙超大型锡-锌多金属矿床便是是与老君山花岗岩体有密切成因联系的代表性矿床。本文选取老君山地区都龙、南捞、南温河
金厂河铁铜铅锌多金属矿床位于云南保山地块北部,是“三江”特提斯域南段已知的大型矽卡岩型多金属矿床,具有较高经济价值和重要科研意义。本文以详细野外地质调查和岩相学为基础,从地质特征、岩石地球化学、流体包裹体地球化学和稳定同位素等方面入手对该矿床进行了研究。查明了成矿流体和成矿物质来源及演化过程,揭示了矿质运移方式与沉淀机制,进一步探讨了矿床成因类型。本次取得的主要成果如下:(1)通过详细的野外及岩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