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里木盆地生态用地时空变化及其荒漠化效应

来源 :中国科学院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sssml19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西北干旱区生态用地能有效防治和减缓土地荒漠化的发生、发展,对维护绿洲稳定和生态安全具有重要作用。明确生态用地的分类及功能,揭示不同时空尺度和空间位置生态用地与土地荒漠化的关系,进而确定生态用地的适宜规模,对生态用地的保护以及发挥其对人工绿洲系统的支撑和保育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以塔里木盆地为例,构建西北干旱区生态用地分类系统,研发基于多源数据、适合大尺度的生态用地提取技术,获得1980s末、2000年和2010年三期生态用地空间分布图,分析了不同类型生态用地的规模、空间分布及时空动态特征。在土地荒漠化遥感监测的基础上,分两个时段(1980s末-2000、2000-2010),从大流域(9个)、县域(38个)和小流域(241个)三个尺度探讨了生态用地与土地荒漠化的关系及其尺度效应。选取四个典型流域及其上中下游,研究了生态用地与土地荒漠化关系的空间差异性。最后,从防控土地荒漠化的角度,采用统计学方法确定了塔里木盆地生态用地、人工绿洲和耕地的适宜规模。结果表明:  (1)2010年塔里木盆地生态用地面积为10.77×104 km2,其中人工绿洲型、荒漠植被型、天然绿洲型、盐碱型和湿地型生态用地面积分别占到生态用地总面积的11.25%、59.59%、14.65%、9.63%和4.88%,且具有明显的流域分布特征:生态环境相对脆弱的塔里木河干流、克里雅河诸小河、车尔臣河诸小河、和田河流域和开都-孔雀河流域(开-孔河流域)的荒漠植被型生态用地和天然绿洲型生态用地占主体,而灌溉农业发达的阿克苏河流域、渭干河流域、喀什噶尔河流域和叶尔羌河流域的人工绿洲型生态用地和盐碱型生态用地面积比例较高。1980s末-2010年期间生态用地净减少9769.05km2,以荒漠植被型生态用地和天然绿洲型生态用地减少为主,其中生态环境相对脆弱的流域以生态用地转为荒漠为主,而绿洲农业发达的流域以人工绿洲型生态用地转为耕地为主。人类活动是区域生态用地变化的主要驱动力,人工绿洲的扩张和生态用地的退化是生态用地萎缩的主要原因。  (2)在三个空间尺度上,土地荒漠化程度与生态用地的面积变化、比例和类型关系密切。随着生态用地面积的减少,土地荒漠化面积呈显著增加趋势;随着生态用地比例的增加,土地荒漠化比例显著减少。就生态用地类型而言,土地荒漠化更容易发生在以土地荒漠化敏感度较高的荒漠植被型生态用地和盐碱型生态用地为主的区域;而在以人工绿洲型生态用地和湿地型生态用地为主的区域,土地荒漠化的面积比例较低。生态用地与土地荒漠化关系的空间尺度效应表现为:在三个尺度上具有一致的规律,并且随着空间尺度的不断缩小,生态用地与土地荒漠化关系的显著性不断增强。在时间尺度上,2000-2010年生态用地与土地荒漠化关系的显著性不及1980s末-2000年,而且大流域尺度上生态用地比例与土地荒漠化比例的关系与其它尺度规律相反,归因于径流量的增加和人为干预生态修复削弱了生态用地与土地荒漠化的关系。  (3)中游和下游的生态用地与土地荒漠化的关系一致。随着生态用地比例的增加,土地荒漠化比例减少;生态用地面积减少量与土地荒漠化面积增加量呈显著正相关;荒漠植被型生态用地面积的减少对土地荒漠化面积增加的贡献较大。两个时段阿克苏河流域、叶尔羌河流域和塔里木河干流规律一致,即生态用地比例大的区段,土地荒漠化比例较小。2000-2010年受径流量增加的影响,和田河流域生态用地比例小的区段,土地荒漠化比例较小,与第一个时段规律相反。  (4)基于241个小流域生态用地比例与土地荒漠化比例的定量关系,将土地荒漠化不发生或土地荒漠化程度极低时对应的生态用地比例作为最适宜比例。塔里木盆地生态用地的适宜面积比例为41.76%~58.73%,平均值为50.25%。土地荒漠化类型会影响生态用地与土地荒漠化关系的显著性及生态用地的适宜面积比例。以沙化或植被覆盖度降低为主要荒漠化类型的流域,生态用地与土地荒漠化的关系较为显著,生态用地的适宜比例大于50%;而以盐碱化为主要荒漠化类型的流域,其生态用地与土地荒漠化的关系不显著,生态用地适宜比例一般低于50%。  (5)近20年间塔里木盆地绿洲和荒漠面积增加,绿洲荒漠过渡带面积缩减。绿洲中天然绿洲面积减少1552km2。人工绿洲扩展迅速,尤其是绿洲农业发达的流域,如喀什噶尔河流域、叶尔羌河流域和阿克苏河流域人工绿洲与天然绿洲面积之比分别达到4.37∶1、3.31∶1和2.47∶1。以土地荒漠化不发生或程度极低为标准,基于241个小流域的统计分析确定人工绿洲占绿洲面积的适宜比例为50%左右,耕地适宜面积比例为38.95%~42.09%。在水资源保障的前提下,小流域范围内人工绿洲和耕地的规模的增加,可改善其邻接的植被生长状况。但从空间位置上来说,中上游人工绿洲和耕地规模的扩大会加剧区域水土资源的不平衡,促进下游土地荒漠化的发生和发展。
其他文献
该文在广泛参考国内外城市可持续发展及其综合评价研究的基础上,以广州为研究对象,遵循定性与定量相结合、范围和目标相结合、统计资料和实际调查相结合的原则,借助地理信息
该文综述了空间相互作用的代表理论和国内外研究现状,对京津相互作用的历史、现 状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从一体化的角度深入探讨了京津空间相互作用,具体内容包
该论文从WebGIS的产生、WebGIS的原理与技术入手,引出了地理信息共享与WebGIS的关系,地理信息共享的产生,地理信息共享的特点与意义,地理信息共享的困难与发展趋势,研究了地
制度供给与创新是西部开发过程中重要的要素投入之一,其中农村土地产权制度的创新在西部地区尤为重要.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创新从理论到实践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性的工程,该文主要
一、有效市场假说及其主要缺陷(一)有效市场假说的基本含义经典的市场有效性定义是法马(Fama,1969)的阐释,即在一个有效的市场中股票价格反映了所有可得信息;1978年M.C.hense
该论文选择陕西省西部造林工程--千阳造林示范区为研究对象,探讨了GIS在林业专 题制图中的应用前景;阐述了GIS在林业专题制图中应用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使用国内比较 先进的地
该文首先阐述C/S结构的应用价值并分析了GIS中C/S结构的特点.文中提出了部门(或企业)信息共享的几个层次:基于局域网的部门内部的共享、基于广域网的部门不同级别之间的共享
近年来,中国土地评价已从综合的大农业评价逐渐趋向农、林、牧的单项土地评价, 甚至单作物的土地评价.区域研究也从大范围趋向中、小范围并紧密结合资源开了利用、环境整治和
青藏高原由于其特殊的地理环境,一直是地理研究的热点。广袤的面积和极高的海拔使得其对东亚季风、西风带乃至全球大气循环系统都有着重要影响。以往关于该区域湖泊沉积的研究
[Objective] To reveal 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alpine meadow ecosystem and thus to provide a scientific basis for development, utilization and scientific man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