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精准扶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阶段的关键一步,也是当前各级党组织和政府的重大政治任务。精准扶贫目标的实现需要靠系列性的公共政策支持,而相关政策能够实现脱贫目标则离不开政策的有效执行。当精准扶贫从政治任务转换为具体的政策,又通过层层细化进入乡村社会后,需要将乡村社会的基本行动主体——乡镇政府、村干部和农户纳入政策执行主体,这三大主体在精准扶贫政策中具有不同的利益诉求,会采取不同的政策执行策略,这就是精准扶贫政策执行的“乡村逻辑”。如何合理引导,使这种乡村逻辑能够服务于精准扶贫政策执行,已经成为许多地方打好脱贫攻坚战要考虑的重要方面。本文以山西省X县H乡的精准扶贫政策执行为例,选取H乡的B村和Q村作为深度调研对象进行实证研究,描绘了乡村社会对精准扶贫政策的反应与采取的执行策略,由此探讨精准扶贫政策执行中的乡村逻辑。第一部分主要分析了作为行政终端,也是精准扶贫压力集中点的乡镇政府面对精准扶贫政策时的应对逻辑,主要包括政策的地方化表达、面对巨大任务压力时的主要应对手段以及根据地方特色开展的扶贫策略;第二部分主要分析了村干部基于乡镇政府合作者、村庄整体利益代表者和村民内部利益协调者角色三重角色所采取的不同行动方式;第三部分主要分析了作为精准扶贫政策执行对象和配合者的农户,尤其是贫困农户在精准识别和精准帮扶中的“精打细算”。通过对H乡的精准扶贫政策执行过程进行深入调研和分析,本文得出了以下主要结论:一是公共政策在基层执行中存在多重逻辑:乡镇政府在推动精准扶贫工作中面临着行政逻辑与政治逻辑、社会逻辑的博弈;村干部面对着个人理性与政府压力、村民压力的博弈;农户在精准扶贫中受“理性计算”影响,与精准扶贫政策进行博弈。二是发现基层行政逻辑与社会逻辑会对政策执行产生巨大影响,即便政治压力对这种影响进行不断矫正,也难以完全将其排除。基于以上结论,笔者认为在政策设计的过程中应将政策执行过程充分考虑,充分认识到当前的惠农政策需要面对的是非中立的、有独立价值和利益诉求的行政组织和农村社会。政策设计应充分考虑行政逻辑和基层社会逻辑,避免出现过度行政捆绑和基层社会捆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