α-Fe中子辐照初级损伤微观结构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院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llen080752325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子辐照材料的初级损伤由一定数量孤立和成团簇的自间隙原子和空位组成。这些点缺陷以及点缺陷团簇之间的相互作用使得材料发生微观结构的演化,从而导致材料物理性质的变化。本文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和相关结构分析技术对α-Fe材料中辐照位移级联过程及初级损伤进行了研究。  本论文研究内容包括以下三个部分:  (一)《中子辐照缺陷微观结构分析软件》的编写  通过构造需要的模拟材料体系,根据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模拟出材料经过中子辐照产生级联碰撞的整个过程,基于模拟得到的原子坐标等相关信息,进行缺陷微结构分析。最后得到的主要微结构演化信息有:点缺陷数目,点缺陷团簇种类和数目,近邻点缺陷密度,HA指数,平均配位数,角分布函数,四面体种类和数目,Q指数和局域径向分布函数。  (二)α-Fe位移级联点缺陷近邻结构研究  首次提出了两种近邻结构分析方法,包括近邻缺陷密度分析技术和精细团簇分析技术,且分别用来研究中子辐照位移级联点缺陷的空间聚集和点缺陷团簇的形貌。研究发现位移级联过程中空位首次大规模聚集的时间比间隙原子要早,且空位在间隙原子聚集时还会发生二次聚集。第二,在整个级联过程中链状结构是点缺陷团簇存在的主要微观构型。我们提出的两种新结构分析技术同样有助于其它环境下体系空间结构的研究。  (三)α-Fe碰撞级联过程中原子空间构型研究  首次运用对分析技术来描述碰撞级联原子空间局域结构的分布。研究发现在级联过程中形成缺陷的原子主要以二十面体和非晶短程序的微观空间构型存在。其次,发现了包含空位微观结构单元数目随时间变化的单峰曲线和相关自间隙原子的双峰曲线,从原子局域结构的角度证实了碰撞级联过程中点缺陷发生聚集的规律。第三,从微观原子局域结构单元的数量随级联能变化曲线来看初级损伤是由两类原子结构单元所构成。最后研究还发现点缺陷之间能够相互影响的最大空间距离是一个常数。
其他文献
农民增收、农业增效是“三农”问题的核心,利用农业物联网技术来实现优质、高效、安全、生态的现代化精细农业和农业产业结构优化调整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研制能耗低、成本
基于氮化镓(GaN)的半导体照明芯片是目前半导体照明中最核心的技术,在GaN外延生长所用的衬底材料中,蓝宝石晶体衬底是价格最低、综合性能最好的一种,目前90%以上的GaN外延生长都
本文研究了光晶格中一维阶梯势系统和二维bowtie晶格系统的拓扑绝缘性质。对于一维系统,我们发现系统平移参数等价于二维整数量子霍尔效应中的ky。并计算了用陈数表征的拓扑性
非相对论量子色动力学(NRQCD)是描述重夸克偶素相关过程的最常用的因子化方法之一。本文介绍了NRQCD的基本理论,并给出了能处理极化的NRQCD的详细理论和公式,以及极化矩阵元的
Nd-Fe-Al基大块金属玻璃是金属玻璃中的特殊一类,它具有较强的硬磁性。传统的热学测量方法探测不到其玻璃转变过程,这给它的制各、发展和应用带来了许多阻力。不过,近年的研究逐
高约束模式(H模)中边界局域模(ELM)在排除粒子堆积、维持稳定的放电中起了重要的作用,但同时大幅度的第一类边界局域模为偏滤器靶板和面对等离子体的表面带来极大的热负荷和粒子
半导体自旋电子学旨在结合已有的成熟的半导体工艺将电子的自旋自由度加以应用,从而实现能耗更低、速度更快、尺度更小的自旋电子学器件。自旋轨道耦合作为自旋调控的重要手段
作为一种无标记、高灵敏度、可实时检测的光学生物传感器,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PR)生物传感器已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健康和安全检测、医学诊断、药物开发和环境监测等领域。其中基
原子核质量和电荷的极限一直是物理学家最关心的问题之一。20世纪60年代,核物理学家提出由于量子壳效应,可能存在稳定或者长寿命的超重核,并预言这些超重核以质子数Z=114和中子
光纤技术日益成熟,基于光纤的飞秒激光器在近十年突飞猛进,由光纤飞秒激光器搭建的光梳系统在基础物理研究和精密测量领域有着巨大的潜力。本文描述一种通过数字电荷泵锁相环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