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u、Zn、Pb、cd单一污染对潮棕壤生物活性的影响

来源 :东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ckie_kar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采用室外盆栽培养和室内实验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探讨了Cu、zn、Pb、Cd污染对土壤微生物及其活性的影响,以期为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环境质量评价及寻找土壤重金属污染程度的预警指标提供有益的参考。选取潮棕壤为供试土壤,以不同含量梯度的Cu、Zn、Pb、Cd对土壤进行处理,以未处理土壤为对照,研究了潮棕壤在不同重金属单一污染下,微生物呼吸作用、氨化作用、硝化作用、固氮作用、纤维素分解作用、土壤微生物生物量C、N、P含量以及土壤磷酸单酯酶、蔗糖酶、蛋白酶、脲酶、脱氢酶、多酚氧化酶、L-天冬酰胺酶、硝酸还原酶活性随重金属含量的变化规律。各金属处理以三级土壤环境标准量为起点,添加外源Cu2+含量分别为400,800,1200mg·kg-1土;Zn2+为500,1000,1500mg·kg-1土;pb2+为500,1000,1500mg·kg-1土;Cd2+为1,10,20mg·kg-1土。   结果表明,随着重金属离子含量的增加,4种重金属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C、N、P及呼吸作用、氨化作用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现象。Cu、Zn、Pb、Cd添加量与代谢商呈显著的正相关。微生物商则与重金属含量呈显著的负相关。Cu400mg·kg-1处理对磷酸单酯酶、多酚氧化酶、硝酸还原酶活性表现为激活,随着金属添加量的增加活性逐渐受到抑制。蛋白酶、脲酶、脱氢酶、蔗糖酶、L-天冬酰胺酶等土壤酶活性均受抑制;外源Zn添加量较低时对磷酸单酯酶、蔗糖酶、多酚氧化酶、硝酸还原酶活性有促进作用,添加量较高时起抑制作用;而蛋白酶、脲酶、脱氢酶、L-天冬酰胺酶活性随金属添加量的增加抑制程度增强;Pb处理下磷酸单酯酶、蔗糖酶、脱氢酶、多酚氧化酶活性在低添加量时受到激活,而随着添加量的增加酶活性受到显著抑制。硝酸还原酶、蛋白酶、脲酶、L-天冬酰胺酶活性随着Pb含量增加抑制程度增强;脱氢酶活性在较低Cd添加量时上升,而其它酶活性均随着Cd添加量增加而出现下降趋势。微生物生物量、呼吸作用强度、固氮作用、氨化作用、代谢商、微生物商、蛋白酶、脲酶、脱氢酶和L-天冬酰胺酶活性与重金属离子添加量之间均存在着线性回归关系,可作为这几种重金属单一污染程度的指示指标。  
其他文献
随着人类社会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问题逐渐成为了威胁现代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难题之一。半导体光催化技术不仅可以绿色高效率的降解环境中的污染物,其在可再生能源领域的应用还可以替代化石能源从而避免化石燃料燃烧带来的环境污染。因此光催化技术对应对环境污染和能源危机实现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且深远的意义。纳米TiO2是目前广泛应用的光催化剂,它拥有性质稳定、经济、绿色无危害等优点而备受瞩目,目前在光催化领域具有
  脑中风,又称脑卒中或脑血管意外,是一种以脑部缺血或者是出血性损伤症状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疾病,是一种中老年的常见病、多发病,是当今世界对人类危害最高的三大疾病之一,具有发
会议
  目的:探讨针刀医学技术治疗梨状肌损伤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法将观察病例分为针刀医学技术治疗组200例、电针对照组100例.对两组临床疗效及即刻止痛效果进行
会议
  从灸法的现状、灸具创新、灸法创新以及分类等方面对蔡圣朝"灸具灸法创新促进灸法发展"这一观点进行了论述,认为改革灸具、创新灸法是推广普及灸法的有效途径,并通过灸法存
目的了解甲乙类传染病流行病学特点,为制定传染病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甲乙类传染病疫情数据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5—2012年
论述了近年来中国滥用抗生素的各种状况,分析了滥用抗生素带来的危害及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文章认为,在医疗领域抗生素滥用非常严重,建议填补制度缺陷,加强监管,严管重罚,加大宣
  截至目前,受人化自然的日益影响及在经济高速增长的社会背景下,人们生活方式和内容发生了深刻变化,人类疾病谱和疾病结构随之发生巨变。以某一疾病为主要特征表现的多因素、
会议
大量研究指出,铁蛋白主要生理功能是释放铁给细胞,合成含铁的酶蛋白,储存细胞中的过量铁,避免产生铁中毒现象。哺乳动物铁蛋白由H和L亚基组成,其中H亚基负责络合亚铁离子和氧
不育症是影响人类健康的一种常见重大疾病,其发病率很高,然而大部分的非梗阻性无精症(non-obstructiveazoospermia,NOA)患者病因不明,临床治疗时无从下手。多年来研究发现NOA患者
三(三溴苯氧基)三聚氰酸酯是一种含氮、溴的性能优良的添加型阻燃剂,广泛应用于热塑性塑料、ABS及橡胶中,也可用于热固性树脂。论文以苯酚和溴素、三聚氯氰为原料,分别合成了中间产物2,4,6—三溴苯酚和目标产物三(三溴苯氧基)三聚氰酸酯。并对影响反应的各种因素如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物料比等工艺参数进行了研究,通过正交实验取得了较优的反应条件。实验表明:苯酚与溴素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55,溴素滴加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