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隐私权是公民人格权的具体体现。在日趋繁杂的现代社会中,人们更加渴望保留自己内心世界的宁静,权利意识不断上升,维护隐私权事件层出不穷。然而,学生(特别是中小学学生),他们一般都是被视为弱势群体的未成年人,他们的隐私权往往很容易被忽视,甚至被践踏。学生隐私权的保障,有助于其人格的完整发展以及求学阶段的自我实现。校园中许多教育措施都有可能侵犯到学生的隐私权,例如为了维护学生秩序而实施的搜查行为、学校公开发布学生的成绩、对学生的学籍资料保管等,这些都和学生的隐私权相关,极容易因老师、学校的故意或过失而发生侵犯学生隐私权的事件。所以提升学生在校园中权利主体的地位,捍卫学生隐私权是应该关心的。教师基于教学自由行使权力时应该选择对学校、学生最有利的教育方式。本文旨在探讨我国学生隐私权保障的问题,首先提出了学生隐私权的基础理论,包括隐私权的起源与含义、学生隐私权的构成内容、特征及具体侵权表现行为。接下来结合我国目前法律层面上对学生隐私权的保护现状以及实务界的案件处理,分析出目前我国学生隐私权保护方面所存在的缺陷,最后提出了从立法与教育机构两个角度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希望能够给身处教育前线的许多教职人员一个努力的方向,唤醒教育工作者对学生隐私权的关心与重视,并从法律层面提出自己的个人见解,用法律来更好保护学生的权利,保障学生人格的完整发展、身心的健康及其求学阶段的自我价值真正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