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部门协作机制选择逻辑研究

来源 :中共中央党校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eremea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全球化、信息化、网络化的时代背景下,“碎片化”政府与政府治理能力和治理效果之间的矛盾愈发突出,跨部门协作是进一步推进整体政府建设、提升政府治理能力的关键。跨部门协作机制包括权威、交换、说服三种基本机制,既有研究对跨部门协作的权威机制进行批判,提倡跨部门协作的交换机制和说服机制,存在将三种机制割裂对立的倾向。本文关注于权威、交换、说服机制的内在联系和相互转化,认为三种基本机制的关系不是对立和替代,而是相互增强。本文的研究目的是通过理论和实证相结合的研究,在比较分析权威、交换、说服三种基本机制横向资源配置特点和缺陷的基础上,研究跨部门协作基本机制的选择逻辑,为进一步实现三种基本机制的优化组合提供启示。以资源依赖理论、社会控制基本方法和治理机制三层次理论作为本文研究的理论基础,构建起“制度环境-协作基本机制-部门间权力关系”的分析框架;并明确如下六部分研究内容:理论基础阐释及框架构建;制度环境与跨部门协作机制发展演进;跨部门协作权威机制特征与缺陷;跨部门协作交换机制特征与缺陷;跨部门协作说服机制特征与缺陷;跨部门协作基本机制选择逻辑与内在联系。论文采用了案例研究、半结构化访谈、比较分析法的研究方法,以典型地区J县县城区建设项目中跨部门协作机制设置和运行效果为例,分析了跨部门协作中权威和交换机制的特征与运行效果;采用规范分析的研究方法,探究了跨部门协作中说服机制的特征、运行效果以及与如何实现三种基本机制的优化组合。研究总结了权威、交换、说服三种基本机制的特点和不足之处:首先,权威机制更适用于意义重大或部门间“同级不同权”的情景,能够直接干预部门横向资源配置、引导资源配置方向和加速推进资源配置制度创新和完善的特点,但具有依赖“一把手”、政府机构规模膨胀以及不能形成持续跨部门协作动力的缺陷;交换机制更适用于部门间关系“同级同权”的情景,具有真实反映部门资源需求偏好、平等协商、互惠互利的特征,同时也具有时间成本大、约束力有限、在紧急复杂问题中有效性不足的缺陷;说服机制常长期渗透于前两种机制中促进部门协作,具有多中心权力运行体系、转变部门态度、模糊性和准确性相结合、有形资源消耗小的特点,也具有时间成本大、运行效果不确定性大的缺陷。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本文概括出跨部门协作基本机制选择的两个逻辑,一是制度环境逻辑,即根据制度的成熟程度选择适当的跨部门协作机制。任何行为都是在制度环境之下进行的,都受到制度环境的制约。一般而言,制度环境可从三个维度进行刻画:首先是制度规则的成熟程度,即制度环境的规制维度;其次是人们对规则的认同程度,即制度环境的认知维度;再次是价值共享的程度,即制度环境的规范维度。二是部门间权力关系逻辑,即依据部门间权力的实际状况选择适当的跨部门协作机制。通常情况下,部门对资源的占有程度是不均衡的,从而导致同级部门间权力的差异。部门间权力关系的对称程度制约着跨部门协作机制的选择。在跨界性问题治理中,当发生部门职责交叉、冲突时,部门间资源占有均衡程度高,则部门间权力对称程度高,应选择强制性较低的跨部门协作机制,即交换机制和横向说服机制;当部门间资源占有均衡程度低时,则部门间权力对称程度低,应选择强制性较高的跨部门协作机制,即权威机制。本文进一步分析了权威、交换、说服三种跨部门协作基本机制的内在联系,认为三种基本机制的关系具有治理理念层层递进、治理工具相互兼容、治理实践共进互补的特征。
其他文献
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提出,共同富裕“将来总有一天要成为中心课题”。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取得较大成就,但贫富差距较大的问题尚未解决,推进共同富裕具有现实紧迫性。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现在,已经到了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历史阶段”,当前共同富裕的目标被置于社会主义建设中更重要的位置。如何推进共同富裕实践是当前党和国家的重要议题,需要
学位
新中国成立后,广大工人生产和生活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作为这一时期工人群体的典型代表,煤矿工人在中国工业化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以T矿煤矿工人为研究对象,通过考察这一群体的构成、入矿情形,所处的经济、政治、文化状态,以及日常生活,探讨六十年代煤矿工人在国民经济调整背景下的工农关系及其身份建构过程。农民是工人群体的主要来源,对于煤矿来说更是如此。T矿作为一个六十年代初的新建矿,其招聘的工人大
学位
领导干部专业化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高素质干部队伍建设的明确要求,也是领导干部新时代克服“本领恐慌”、更好履行岗位职责的现实需要。对领导干部专业化问题的研究,在理论上有助于发展和深化干部队伍建设理论,在实践中对提高领导干部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本文的基本观点是:专业技术人员的职业是一种专业,党政领导干部的职业也是一种专业。党政领导干部专业化有着不同于专业技
学位
资本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范畴,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生产要素,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深化发展,需要高度关注资本问题,把握和运用好资本逻辑。中国式现代化的独创蕴涵需要从资本的现实运作中把握,离开资本逻辑就无法真正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离开中国式现代化也无法深刻把握资本逻辑。对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资本逻辑进行研究,既有助于创新马克思的资本理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也有助于走好
学位
意识形态是阶级理想、价值、理念等的集合体,是社会实践的反映,归属于精神领域。同时,其也承担着服务现实生活需求的重要功能,具有鲜明的现实指向性,能够展现出强大的“物质”力量。因此,意识形态相关问题的研究是一个经久不衰的话题。在党的发展中,我们历来重视对意识形态的管理、领导等问题,通过一系列的理论与实践创新,我们在意识形态建设中全面压实了责任,提升了管理和领导水平。党对意识形态的管理、领导是执政能力的
学位
贫困问题是一个世界性难题,不仅是人类基本生存的经济问题,更是涉及全球和谐稳定发展的综合性问题。消除贫困既是人类发展的共同追求,也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更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使命。为人民而生、因人民兴的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都是为了摆脱贫困,让全体人民过上幸福生活。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中国开启了波澜壮阔的
学位
党的政治纪律是党的最重要、最根本、最关键的纪律,遵守党的政治纪律是遵守党的全部纪律的重要基础。党自成立以来,便对党的政治纪律建设高度重视,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尤其是新时代以来,党在政治纪律建设方面采取了诸多新措施,取得了一系列新进展,积累了许多新经验,成为新时代进一步加强党的政治纪律建设的宝贵财富。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国际形势挑战,党更需要充分发挥政治纪律在确保党的领导核心地位、维护党的团结统一、增强
学位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居民收入的持续增加,乡村居民对于居住环境的改善需求日益迫切。但随着居民物质生活条件的大幅改善,生活剩余增加,乡村居民的生活垃圾排放日益严峻,严重影响了其居住环境,并危及村民健康乃至生存。治理好乡村生活垃圾是解决乡村居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矛盾的必要内容,既关系到乡村居民生活幸福感的提升,也关系到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整体推进进程。我国政府也注意到了乡村生活垃圾
学位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严峻的环境问题和生态危机日益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环境权”的概念在上个世纪80年代被引入我国,随即在学术界引起了热烈的讨论。然而,“环境权”当前在我国仍然只是一种理论层面的存在,尚未得到立法层面的认可。学术界关于“环境权”的属性、主体、客体、内容等还无法达成共识。本文主旨在于对“环境权”的权利属性进行证成,分析其基本权利构造,进而提出“环境权”应实现“法律化”并上升为一
学位
正确把握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关系,是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处理好的重大关系之一。伴随我国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建立健全,绿色技术创新日益成为绿色发展的重要动力,并且已经成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农企业既是治理农业污染的核心主体,又是构建绿色技术创新体系的关键主体。平衡上述关系的微观基础之一,就在于厘清涉农企业在环境规制下是否进行绿色技术创新、怎么进行绿色技术创新等一系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