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1世纪是凸显生命意识的时代。人类一方面享受着丰富的物质生活,另一方面也遭受着莫大的生命危机。生存环境和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精神信仰危机和道德价值观巨变,战争、疾病、贫困的长期困扰等等都侵蚀着人类的生命存在。近年来青少年自杀、他杀的暴力事件不断,一起起血淋淋的案件震惊了整个社会,引人深思。青少年时期是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其智能、体能、情感、思想意识、价值观念、人格等等都处于正在形成阶段。他们自身存在许多不成熟、不稳定因素,再加上社会环境不良因素的影响等,致使青少年的生命意识欠缺,生命观不健全。生命意识决定生命行动,青少年没有明晰的生命意识,行动中难免会出现很多问题。因此,唤醒和培养青少年生命意识,加强生命意识教育刻不容缓。本文提出了在道德教育中进行生命意识的培养。阐述了道德和生命的关系,在此基础上,论证了道德教育中生命意识的培养何以可能的问题,从而为道德教育中进行生命意识教育提供了理论证明。生命与道德相互关联。生命是道德的存在基础和发展动力,道德是生命超越的基本依凭和价值向度。道德教育是培养生命意识的一种有效途径。方面,道德教育赋予了人的生命存在以意义和价值;另一方面,道德教育要遵循生命发展的规律,引导生命发展的方向,提供生命发展的动力。同时,界定了生命意识的内涵,生命意识是指人对整个生命世界存在的一种自觉感知,它包括生命认知意识、生命信仰意识、生命价值意识和生命责任意识。本文中的生命意识主要是指对人类生命存在的感知和对动物生命存在感知。本文借鉴我国发展心理学中对青少年的界定,青少年专指十一二岁至十七八岁的中学生。首先分析了青少年的特征,为论述青少年生命意识缺失的表现和原因奠定基础。青少年生命意识的缺失主要表现为漠视自我生命、忽视他人生命和无视其他生命三个方面。针对学校生命教育的现状,查找生命缺失的原因。从生命认知、生命价值、生命体验、人格培养等方面论述了青少年生命意识缺失的原因。针对青少年生命意识缺失的表现,提出生命意识培养的对策。从生命认知教育、生命意义和价值教育、生命体验教育、人格教育等方面培养青少年的生命意识。首先,论述了生命的起源、概念、特征以及对生命的珍视、关爱和敬畏,明确了青少年生命教育的内涵。其次,阐述了生命的自然价值和社会价值,引导青少年发现生命的意义,实现生命的价值,以矫正青少年生命价值观的歪曲。再次,通过夏令营、公益活动等,增加青少年生命体验,使青少年热爱美好事物、生活态度积极、生命意志坚强、充满感恩之心和关爱之情。最后,通过培养青少年人文精神、宽容意识、尊重意识、责任意识、人生信仰等培养青少年的健全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