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北山植物叶片功能性状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来源 :浙江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ysion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植物叶片功能性状作为性状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联系植物生理适应与环境间的桥梁,反映植物对资源的获取、利用能力,以及群落构建过程中环境变化和资源竞争对物种的影响。研究植物叶片功能性状间的关联、种间与种内变异及其对环境因子的响应,有助于理解植物响应环境变化的机制及其生态适应策略,可进一步了解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功能。此外,将植物划分为不同的生长型来统计不同植被类型的植物功能性状特征,是当前植物性状研究中常用的方法;但生长型分类方案的不同很可能造成植物功能性状统计分析的偏差,其作为一个特殊主题,这种偏差也需要进一步评估。本文选取金华北山南坡具典型代表性的针叶林、针阔混交林、常绿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次生灌丛和山顶灌丛六个植被类型,建设24个固定样方,以42种优势与常见木本植物为研究对象,测量叶片形态性状(叶面积、叶厚度、叶片含水量、比叶面积、叶干物质含量)和生态化学计量性状(叶碳含量、叶氮含量、叶磷含量、叶钾含量),以及土壤因子(包括pH值、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含量)和地形因子(海拔、坡度、坡向),分析金华北山木本植物叶片功能性状特征及其种间与种内变异,各个性状间的相互关系及其与环境因子间的关系。同时,本文根据植物志描述及野外调查实际情况,采用3种不同的分类方案划分生长型:分类1,根据植物志信息划分为传统意义的乔木和灌木;分类2,根据树高和胸径划分乔木、小乔木和灌木;分类3,根据树高划分乔木层与灌木层的乔木和灌木,以35种优势阔叶木本植物枝叶性状为研究对象,比较不同生长型分类对植物枝叶性状统计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12个叶性状变异程度不同,叶面积的变异程度最高,叶碳含量的最低。与同纬度地区的植物叶性状相比,金华北山植物具有厚的叶厚度,小的叶面积、比叶面积,大的叶干物质含量、叶氮含量和高的氮磷比等一系列的功能性状组合以适应外界环境的改变。2)植物叶性状间既存在紧密关联又存在种内和种间差异。种内水平上,大多数叶性状在不同生长型、生活型、植被类型间的相关性具有一致性,但个别性状亦存在显著差异。物种、生活型对大多数叶性状变异的解释程度要高于生长型、植被类型的单独影响,以及两两之间、三阶交互作用产生的影响。3)变差分解结果表明,8个环境因子对叶片功能性状变异的解释度为30.94%,其中土壤因子能够解释叶片功能性状变异的22.13%,地形因子能够解释叶片功能性状变异的6.91%。地形因子和土壤因子对叶片功能性状变异的共同解释度仅为2.69%,未能解释部分达69.06%,说明该地区植物间的相互作用及随机因素的影响程度要高于环境因子。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进一步表明,土壤pH是叶面积、叶碳、氮、磷含量及C:N的主导环境因子;而叶厚度、比叶面积、叶干物质含量和叶钾含量的主导环境因子是土壤全碳;叶片含水量、叶组织密度、N:P则主要受土壤全磷的影响。4)当不考虑分类2小乔木植物时,与分类1相比,分类2对乔木植物枝叶性状影响的显著程度要高于分类3,而对灌木植物枝叶性状的影响程度低于分类3;但不同生长型分类方案中乔木和灌木的枝叶性状总体差异不显著。而与分类2小乔木相比,不同生活型分类方案间以及分类2内部,小乔木与乔木和灌木生长型的性状差异则非常明显。
其他文献
在快速城镇化背景下,我国面临资源出现短缺、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生态文明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本文基于生态文明建设的视角,在对宁夏当前空间规划条例进
创新活动能为企业创造巨大价值,为企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但其往往具有投入大,不确定性高的特点。随着我国金融产业的迅速发展,企业金融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灵活性强、收
我的收藏与众不同,只收藏与自行车有关的东西。有些东西,说是收藏,实际是保存,因为都与工作联系在一起,比如说收藏证件套。
2001年5月以来,随着天津新港南疆一号靠船墩改造围缘工程和天津港南疆防波堤南二期围捻工程的相继开工,天津港围海造陆工程掀开了新的一页。同时随着土工织物新材料、新技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