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物表面活性剂是由微生物(细菌,真菌,酵母菌)经发酵过程产生的具有表面活性的物质。和合成的表面活性剂相比,生物表面活性剂具有无毒或低毒、对环境友好、可生物降解、结构多样、在极端环境下稳定等良好的特性,然而当前由于生物表面活性剂生产的高成本和低产量,已成为它规模化生产和应用的瓶颈。如何降低生物表面活性剂的生产成本和提高生物表面活性剂的产量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论文以课题组已筛选到的一株产生物表面活性剂细菌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 MZ01为研究对象,对菌株MZ01产生物表面活性剂的条件进行优化,探索提高菌株MZ01产生物表面活性剂产量方法,为扩大化生产生物表面活性剂提供方法参考。研究主要结果如下:(1)铜绿假单胞菌MZ01利用常见植物油和农业废弃物产生物表面活性剂,结果表明以2%芝麻香油为碳源,0.5%的NaNO3为氮源时,表面张力可以降低到25.9mN/m。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MZ01以脱油的菜籽种子饼和亚麻种子饼为碳源时,发酵10d后,表面张力分别为32.7和33.4mN/m,说明MZ01可以利用种子饼作为碳源生产生物表面活性剂,但发酵时间较单纯植物油为碳源长,且表面张力也较高。(2)铜绿假单胞菌MZ01以芝麻香油生长和产生物表面活性剂过程表明该生物表面活性剂是微生物的次级代谢产物,发酵结束时生物表面活性剂浓度是第1天的84.5倍,最佳的pH值为7.4-7.6。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 MZ01利用芝麻香油生产的生物表面活性剂在极端条件下(高温和高盐)的稳定性较好,而且极端环境有利于其活性的提高。(3)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 MZ01在SBR反应器中生产生物表面活性剂,可以把介质表面张力降低到27-30mN/m。当以2天为周期,每个周期向反应器中加入20ml玉米油时,MZ01生长和生物表面活性剂的产生相关,运行10个周期后生物表面活性剂的浓度和生物量都达到最大,分别为10.6g/l和2.733(OD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