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一体的课程目标。教材是课程理念与目标最直接的体现形式,其编写质量将直接影响新课程的具体实施,因此在课程改革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研究新教材与课程标准的适切性,其根本目的是为了更好的运用教材,实现课程目标。本文以人教版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及其课后作业系统为切入点,系统地研究了新教材课后作业系统的特点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策略。文章首先揭示教材课后作业系统的教育心理学与课程论基础,然后运用比较研究法定量与定性地分析新旧教材的课后作业系统,概括出新教材课后作业系统具有系统性、实用性与开放性的显著特点。并结合问卷调查法与访谈法调查研究了高中生物教师对课后作业系统的认知现状,总结出现阶段高中生物教师对教材课后作业系统认识存在的四个误区。针对新教材作业系统的特点与教师认知的四个误区,通过列举案例提出可行的教学策略,即注重课后习题梯度,关注学生差异,体现层次性;灵活运用课后习题样式,体现变式原则,实现教学功能的扩展;创设课后习题情境,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重视课后习题中的学习方法指导,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最后,对教师提出如下建议:研读课程标准,深入理解课程目标;深入认识学生,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统筹安排作业系统,促进学习的迁移;敢于创新、反思,创造性使用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