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92年建立市场经济体制以来,中国资本市场经历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然而,金融发展的同时涌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经济体系中存在着垄断、资源浪费等现象,归结来看,即金融资源未能按照效率原则进行配置,存在金融错配现象。创新为企业创造了非物质形态的资本资产,是企业进步的长期源泉,是推动中国经济转轨的关键力量。本文结合实际从金融错配出发探究创新的驱动因素,分析金融错配、负债结构作用于企业R&D投资的效果与机制,有助于深入理解企业创新过程中面临的限制约束,为金融市场改革进程中破解我国企业当前的创新瓶颈提供新视角、新观点,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选取2008年至2017年全球范围内102个国家16238家上市公司面板数据为样本,运用信贷资源配置模型,以其回归残差的绝对值计算得到企业层面的金融错配指标。本文定义实际信贷资源超过理性预期为正向错配,实际信贷资源低于理性预期为负向错配,构建回归模型探究金融错配、负债结构与企业创新的关系,最终得到的结果如下:金融错配不利于企业创新,金融错配越严重,企业研发投入越低。金融错配导致企业短期负债比率上升,金融错配越严重,短期负债比率越高;短期负债具有抑制企业创新的作用,短期负债比率越高,企业研发投入越低;金融错配会加剧短期负债对企业创新的抑制作用,金融错配越严重,短期负债对企业创新的抑制作用越明显。本文通过替换缺失变量处理方法、替换回归模型、运用两阶段最小二乘法进行内生性检验等手段验证了回归结果的稳健性。本文为中国经济转型大背景下激励和促进企业创新提供了新角度、新思路。本文的启示如下:首先,应进一步改革和完善金融市场体制,大力发展和培育多层次资本市场,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提高市场机制配置金融资源的效率,减少金融资源错配现象,加快制度建设以促进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服务创新活动。其次,应建立、健全银行信贷资源配置制度,消除信贷歧视和信贷寻租等扭曲信贷资源配置过程的行为,优化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的融资环境。最后,信贷资源配置过程当中应同时控制代理成本、加强公司治理。研究表明,信贷资源配置能有效缓解融资约束,但是也会进一步加剧代理问题、挤出创新。由此,应加强公司治理、控制代理成本,通过建立研发专项贷款管理制度等手段疏通信贷资源流向创新活动、流向实体经济的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