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运动疗法对上交叉综合症(UCS)患者的临床疗效及颈曲值、表面肌电RMS值的影响,对比针刺结合运动疗法较单纯的运动疗法是否具有优势。方法:将45例UCS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针刺结合运动疗法组(针运结合组)23例,单纯运动疗法组22例。治疗均于每周一、三、五进行。4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针刺治疗每次留针30min,运动疗法每次锻炼15min。分别记录治疗前、1疗程后、2疗程后VAS-P、颈椎病治疗评分;记录治疗前、2疗程后RMS值、颈曲值的变化。结果:1.治疗前两组UCS患者一般情况、VAS-P、颈椎病治疗评分、颈曲值、RMS值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VAS-P:(1)自身比较:与治疗前相比:两组各疗程后的VAS-P评分都有改善(p<0.05);与1疗程后比,两组2疗程后的VAS-P评分都有下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两组都能减轻患者的胀痛感,且随着疗程的延长,疗效更加明显。(2)组间比较:针运结合组各疗程的疗效都优于单纯运动组(p<0.05),说明针刺结合运动疗法能更快、更好的减轻患者胀痛感。3.颈椎病治疗评分:(1)自身比较:与治疗前相比,两组各疗程后的评分都有上升,表明两组均能改善患者的症状、体征、日常动作。与1疗程后比,两组评分均有上升,表明随着疗程的延长,疗效逐渐增加。(2)组间比较:在1疗程后,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疗程后,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随着疗程的增加,针运结合组在改善UCS患者症状、体征、日常动作方面的疗效优于单纯运动组。4.颈曲值:两组自身前后比较及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两组都未能在2疗程内明显改善UCS患者颈曲值。但针运结合组的颈曲值变化呈现良性改变趋势。5.RMS值:与治疗前比,两组均能降低患者胸大肌、斜方肌中束RMS值(p<0.05);组间比较:针运结合组优于单纯运动组(p<0.05)6.两组总有效率比较:针运结合组优于单纯运动组(p<0.05)。结论:1.针刺结合运动疗法与单纯运动疗法均可以减轻UCS患者疼痛、改善患者症状、体征、日常动作,但针刺结合运动疗法疗效更佳。2.针刺结合运动疗法在改善UCS患者胸大肌、斜方肌中束表面肌电RMS值优于单纯运动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