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缘事诗学纂论

被引量 : 8次 | 上传用户:binghemi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诗是如何产生的?在中国古代主要有三种观念:一是“情志不通,始作诗”;二是“理发而文见”;三是“在事为诗”。基于这三种观念,我们把中国诗学分为三种类型:缘情诗学、缘理诗学和缘事诗学。缘情诗学诗化情感,让人情真意切;缘理诗学诗化理性,让人切理会心;缘事诗学则是诗化记忆,让人赏心乐事。从诗学地位上看,缘情诗学对中国诗歌影响最大,其次是缘理诗学,最后才是缘事诗学。中国诗歌抒情有余,而叙事不足多于此有关。中国主流诗学在诗的发生上,重“情感”而轻“事感”;在诗的创作上,贵“立象尽意”而轻“指事造形”;在诗的欣赏上,崇“情景交融”而轻“事景相偕”也于此有关。毋庸置疑,缘情诗学作为诗学显体系对中国诗歌以及诗学的巨大贡献是不可抹杀的,但作为诗学隐体系的缘事诗学对中国诗歌以及诗学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理由有二:一是人类是在历事和言事中生存的,“缘事而发”理应成为精神创造的基本前提。二是“情”是主观的,“理”是客观的,如果没有主观见之于客观“事”的积淀就很容易情乖理坏。更进一步说,不仅诗的发生、发展、传播、接受离不开事,而且诗的本体构成也离不开事。从“事”的角度看,诗就是在事件中被建立的,诗人就是要引领我们摆脱现实之事的纠缠,在可能的事中说尽天下之情,穷尽天下之理。与西方相比,中国缘事诗学观念一直处于压抑的状态,其应有的价值并没有充分发挥出来,我们发掘、纂论缘事诗学就是要把它的应有价值展现出来,从而为中国诗歌以及诗学的多元阐释和发展提供多种可能。从历史上看,中国缘事诗学不是无中生有而是已然的事实。它滥觞于“结绳记事”的历史意识,萌发于汉代“以事解诗”的《诗》学,发展于唐代“触事兴咏”的《本事诗》,成熟于宋代“以事话诗”的诗话。从分类上看,缘事诗学有广、狭之分。广义缘事诗学是指基于人类生存事实而生成的一种历史文化诗学,其目的在于揭示历史记忆、文化记忆与人类生存经验、生命体验的基本规定,进而提供有关生活以及各种生产的原则与方法。狭义缘事诗学是围绕着“事”对中国诗歌的产生、发展、创作以及接受等问题重新审视后而生成的一种诗歌理论,其目的是探讨中国的历史序事、文化序事与诗歌序事的同时揭示诗歌生产及其历史运作的基本机制与内在规律,从而为当下诗歌创作、批评等现实问题提供理论支持。本论文主要涉及狭义缘事诗学,共分三编、七章,采用总分总的结构。第一编:缘事诗学之本(总论),即第一章“走向缘事诗学”,主要阐明缘事诗学的基本概念、观点及其原理。讨论了三个问题:1.何谓事?“事”本质上是一种充实时间和语言构造。章学诚云:“事见于言,言以为事”。2.诗与事。训诂溯源,诗是记事,歌是抒情。不仅诗外有事,诗内亦有事。3.事与诗学。诗学离不开事即诗论、诗史、诗评、诗法等都离不开事。《本事诗》以及各种诗话的原初之义多取自“以事系诗”的观念,从而加深和促进诗歌的理解、接受和传播等。第二编:缘事诗学之体(分论),即第二至六章——缘事发生论、缘事通变论、缘事诗法论、缘事诗体论和缘事诗评论,主要围绕着“事”研究诗歌发生、发展、创作、批评等一系列的诗学问题。第二章,缘事发生论是有关诗歌发生问题的研究。本章分为缘事观念论、创作论和价值论三部分,采用先驳后立的论证方式论证,提出缘事生事才能合事,才能创作出经典的序事诗;缘事生情才能合情,才能创作出经典的抒情诗;缘事生理才能合理,才能创作出经典的说理诗。缘事发生论是诗外有事的扩展。第三章,缘事通变论是有关诗歌发展问题的研究。本章分为“通变之谓事”诗学精神、诗学机制和诗学功能三部分,主要从动态的角度研究缘事诗学。以此中国诗歌以及诗学史可视为一部复古汇“通”与革新正“变”的矛盾斗争史即本事与反本事的矛盾运动史。缘事通变论是诗在事中建立的深化。第四章,缘事诗法论是有关诗歌创作方法的研究。本章主要对被历史遗忘但又极具中国气派的缘事诗法即用事、事对、序事进行研究。通过这种发掘研究,我们旨在为中国古典诗歌以及现代诗歌的阐释和欣赏提供一种“新”方法。第五章,缘事诗体论是有关诗歌体裁的研究。本章分为由事生事的序事诗、由事生情的抒情诗和由事生理的说理诗三种。中国叙事诗虽不发达,但序事诗却应有尽有。缘事诗体论是诗内有事的展开。第六章,缘事诗评论是有关诗歌批评的研究。本章分为缘事诗评生成论、缘事诗评特征论、缘事诗评价值论三部分。缘事诗评论主要依据《四库全书总目》“诗文评”第四类即“孟棨《本事诗》,旁采故实”的界定展开研究的。缘事诗评不仅有助读者理解诗歌,而且也有助诗史写作。第三编:缘事诗学之用(总论),即第七章“缘事诗学的反思与批判”,主要就缘事诗学对当下诗歌以及诗学的功能价值进行反思和批判。在现代学术视野下,我们旨在纂论中国气派的缘事诗学。在古为今用上,中国缘事诗学不仅注重“诗外有事”的外部研究,而且也特别注重“诗内有事”的内部研究。它既是对中国传统“知人论世”的历史主义批评观念的继承,也是对中国当下“诗到语言为止”的形式主义批评观念的扬弃。在西学中用上,中国缘事诗学不仅重视中国缘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而且也特别重视西方叙事资源的参考和借鉴。它既尊重中国传统诗学的本土概念和诗性感悟方式,也不放弃西方现代诗学的舶来范畴和理性推断方式。
其他文献
在高等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的今天,干部作为高校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的中坚力量,在高校中的作用逐渐显现。高校领导干部是高校及各个院系、部门的带头人,是学校决策的执行者和
本文通过锦州1951~2010年年、季平均气温、最高、最低气温要素资料分析,采用线性回归方程和气候倾向率方法,结果表明:锦州气候明显变暖,年平均气温上升率0.34℃/10a。平均最
<正>1895年4月17日,清政府在甲午战争中战败,被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1895年11月8日,由于"三国干涉还辽",中日两国又签订《交还辽东半岛条约》及《议定书》。1896
目的:研究一种新型组蛋白去甲基化酶在肝硬化中的作用,了解表观遗传学分子在人类疾病中广泛作用,探索此类分子作为疾病治疗潜在靶标的可能性。方法:1.对20对(肝硬化组织和肝正
中国的传统色彩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中国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华文明长期发展和变迁中,传统色彩文化作为重要的构成元素绵延久远,与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都有
近年研究发现苦参碱类生物碱不仅自身具有抗肿瘤作用,而且联合放化疗能够逆转化疗耐药,减轻放化疗毒副作用,提高疗效,是临床治疗恶性肿瘤良好的辅助药物。已有研究证明其临床
当前我省农业气象服务虽然在各方面做了努力也取得了相应显著成效,但从长远发展机制来看,农业气象服务还存在诸多问题。本文重点对农业气象服务几点突出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
<正> 北宋时期,与封建社会的选举制度、职官制度、监察制度以及法律制度之逐渐成熟紧密相联,与当时已高度发展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以及各阶层人士大量涌入仕途的状况相适应,
<正>2008年,全国各地的高考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图表式材料跃然卷面,丰富多彩,不仅一改历史卷面的沉闷、单调,更大意义在于,考查了考生利用新材料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这将有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在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理论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提出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理论。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