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宋代理学“气象”论是理学士人对理想人格精神进行塑造与建构的产物,它本于理学本体论的“性理”观念,常作为伦理道德范畴而被理学家使用,对圣贤气象的追求是理学价值观的核心问题。众多理学家参与诗歌创作使“气象”审美观进一步地在文艺审美领域发挥作用,理学诗派的创作也因诗人们对“气象”的追求而独具特色。本文从理学诗派的具体作品分析入手,探讨“气象”理论对理学诗派创作的影响,并进一步发现“气象”说在理学家的审美应用中其内涵的发展变化。论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从哲学层面对“气象”的哲学基础进行分析,并明确哲学概念的“气”与“象”和伦理道德概念的“气质之性”的关联;对“气象”用于审美活动之后产生的人格美、自然美和文艺美的具体审美内涵进行梳理,进一步明晰“气象”的审美含义。第二部分对理学诗派的诗歌创作进行分析,探究“气象”在文艺审美方面所产生的具体影响与表现。从三方面来展开:一是作家主体的“气象”:“诚”的心性修养、静观的心态及主理而不废情的情感态度。二是在诗歌内容选择上要表现出“气象”:对颜曾气象的实践主要表现于记游写景的作品中。以传达义理为目的却不失意趣美的诗歌,表现的是道学气象。积极入世、关注人生的儒家气象则主要通过叙事抒情的诗作来表现。三是诗歌语言风格方面,理学家注重自我的体验,语言多不计工拙,率性而作,诗歌风格趋于平淡质实;坚持儒家温柔敦厚的诗教传统,倾向于语言的中和中正。第三部分着重分析理学诗派诗歌中常见的三种意象:春意象是圣人精神之美的展现,关注生命的仁者的“气象”,是一种乐生的美学精神;在对春天的观照中理学家也体悟出了求学问道的方法。梅花作为理学家“格物”的对象,在诗歌中所表现的坚韧贞傲的品性和隐逸修洁的气质成为了理学精神品格的化身。琴意象是理学家“以静求敬”的心性修养的表征。理学诗派的诗歌在受到“气象”影响的同时也使得这一抽象的理论更加具体化并丰富了其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