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海平原地层结构电阻率法探测应用研究——以宁波市姜山镇为例

来源 :中国矿业大学(江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845643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特殊区域地质调查工作是现如今地质调查工作的重要方向,沿海地区是我国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经济发展建设离不开基础地质信息的支撑,沿海地区的基础地质调查资料对区域发展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本文主要进行了电阻率法采集方法试验和电阻率法的地电场响应特征分析工作,主要完成了以下工作:
  (1)采用电阻率法常用的直流电测深和高密度法对试验区内的地电场响应特征进行了研究,对比了两种方法的优缺点和在沿海平原的适用性。通过对比分析,结合钻孔资料和水文地质资料,重点研究了直流电测深在沿海平原的电场响应特征,主要进行了直流电测深的最大供电电极距试验、最佳测量电极距试验、供电试验、仪器一致性比对试验等,给出了在沿海平原进行大面积高精度地质调查时应该采用的主要参数;
  (2)主要分析了研究范围内的电测深曲线的主要类型,通过在钻孔旁布置测线,对电阻率法的实际效果进行验证,通过沿不同方向布置测线,研究了姜山镇周围浅地层的各向异性特性,为后续的处理解释工作提供依据;
  (3)根据试验总结的特征参数,在姜山镇进行了浅地层调查工作,对调查区域内含水层结构、基岩埋深进行了探测,探明了姜山镇周边测线范围内的咸水、微咸水分布区域情况,南部部分区域的含水层结构、基岩面起伏情况。
  本次研究工作总结了在沿海平原地区进行电阻率勘探工作的适用方法,总体来说,对于水文地质调查中进行咸淡水界限划分、含水层调查的工作,电阻率法有很好的响应特征。
其他文献
学位
学位
南极是全球气候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南极的气候变化不仅是全球气候变化的结果,同时对全球气候系统也有着明显的反馈作用,所以要了解全球变化必须对南极地区有所研究。测定南极冰川的运动,对于研究南极冰雪物质的平衡、南极乃至全球环境的变化等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而现有的绝大多数冰流速产品的数据源集中21世纪以后,较短的时间序列限制了学者们分析南极冰流速变化的工作。而上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的Landsat影像
随着我国城镇化的进程,各大城市地下轨道交通线路不断壮大,高效隧道检测技术将有极大市场需求。现阶段,存在两种高效的隧道检测方法:移动式摄像检测法和移动式激光检测法。移动摄像检测法不能采集隧道点云,无法给隧道收敛、管片转角变形等定量。而移动激光法既能提供隧道高精度点云,又能生成隧道的平铺图。  在国内外,成型的移动激光系统,有两种设计方向:“真三维”和“假三维”法。“真三维”法扫描系统由定位、定姿、扫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大型工程的建设规模越来越大,随之而来出现的安全事故也越来越多。为了保证工程安全,变形监测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已经实现能够实时的采集监测的信息,但是尚不能依据现场采集的监测信息对工程的安全性做出实时的预测,以便针对可能出现的险情及时确定对策。因此,如何通过合理、有效的数学模型来预测变形是现代化建设中一个急需解决的技术关键。  变形预测模型的研究方向主要有两个,其一是
随着多频GNSS的实施与应用,受卫星和接收机硬件延迟及空间环境影响,出现了新的系统性偏差,如频间钟差偏差IFCB等。这些偏差的存在会对GNSS导航定位精度产生影响,且不能用现有偏差产品替代,因此需要对其进行高精度估计和模型化,同时提出相应的服务措施,以满足用户的需求。本文针对多频GPS中存在的不同类型的系统性偏差,包括DCB(Differential clock bias)、IFCB(Inter-
学位
近年来,在全球气候变暖影响下,极地冰盖的质量损失已成为全球海平面上升的主要贡献者之一。南极冰盖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冰盖,其冰流速在长时间序列下的动态变化在估算和预测南极冰盖的物质平衡及其对全球海平面上升的贡献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国内外现有的南极冰流速数字产品的时间范围主要集中20世纪90年代以后,但事实上,覆盖南极大陆的遥感影像可追溯到60年代的ARGON影像和70至80年代的LandsatMS
该课题通过牺性阳极、固定二氧化碳的电化学方法合成两类化合物.一、苄基卤化物的电羧化,合成苯乙酸及类似物,具体包括苯乙酸、邻氯苯乙酸、间氟苯乙酸.通过对这几个苄基卤化物在类似条件下的电羧化,可知,同一分子中,苄基位的卤素优先离去而羧化,苯环上卤素F、Cl难发生反应,对苄基卤的羧化影响也不大;二、苄酮类化合物的电羧化,合成萘普生的中间体,(6-甲氧基-2-萘基)-α-羟基-异丙酸.用(6-甲氧基-2-
学位
以安徽淮北祁南矿低煤级烟煤为主要研究对象,在区域构造背景及演化分析的基础上,开展了原生结构煤的高温高压变形实验,利用SEM-EDX、XRD、ICP-MS、XRF等分析了实验样品中矿物及元素的赋存状态,探讨了煤变形过程中温度和差异应力对矿物变形和元素迁移聚集的影响及其对煤变形的响应特征,取得了以下主要认识和结论:  (1)在区域构造背景及其演化特征分析的基础上,认为燕山早中期徐宿弧形推覆构造的形成是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