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劳动力统计体制、方法和内容研究

来源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ji7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劳动力统计数据是人力资源市场的晴雨表。中国劳动力统计体制、方法和内容研究,旨在以劳动力统计理论和国内外劳动力统计实践为研究的基础,以我国劳动力统计体制、统计方法和统计内容为研究对象,对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进行探索、展开讨论、得出结论,并以此为依据指出适合我国国情的劳动力统计体制,改进我国劳动力统计方法,构建新型劳动力统计指标体系,提出完善我国劳动力统计的建议,对我国劳动力统计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本文主要采用了比较分析法、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结合法、修正模型法、间接测量法和专家访谈法。研究结果表明:为提高劳动力统计水平,我国应实行“中央集中、地方集中”型劳动力统计体制;应扩大单位就业人员统计范围,改进其统计方法,建立健全以住户抽样调查为主的灵活就业人员统计方法,用调查失业统计方法逐步取代登记失业统计方法;应构建新型劳动力统计指标体系。   本文主要在四个方面有所创新:一是指出了我国现行劳动力统计体制存在的问题以及产生的根源,对各种类型的劳动力统计体制进行了深层次分析,提出在我国实行“中央集中、地方集中”型劳动力统计体制的设想。二是对我国城镇就业人员从结构上进行了分类,定量分析了由单位就业人员、私营个体就业人员、城镇其他就业人员等群体组成的城镇就业人员的总量及其构成。三是构建我国城镇失业人员情况的统计方法修正模型,对我国城镇登记失业人员的统计方法进行改进,运用改进后的我国城镇失业人员统计方法得出修正失业率,对其进行经济学检验并说明修正模型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从而使我国城镇失业人数和城镇失业率更加符合实际情况。四是指出了我国现行劳动力统计指标体系存在的问题,对解决该问题和完善劳动力统计内容的必要性进行了深层次分析,建立了新型劳动力统计指标体系,重构了二元化劳动力统计指标体系框架和劳动力统计指标体系的内在逻辑结构,建立了劳动力统计指标体系的微观统一基础,调整了一些劳动力统计指标项目及其具体释义。
其他文献
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尤其是像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工业化程度的不断提升,各国对能源的需求也在急速增长。开发煤层气对于我国资源利用现状来说,具有特殊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山
利用1980—2013年间的城镇人口与碳排放数据,选取城镇化进程中影响碳排放的城镇化水平、城镇建设用地面积、第三产业增加值、人均可支配收入、城镇人均绿化面积等因素,实证分
理论上讲,研究效率、追求效率是经济学永恒的核心理论命题;实践中看,金融发展的关键不是速度,而在于效率。从一定程度而言,中国信托业能否发挥制度优势,实现职能特点,在中国的金融体
学位
财政分权是全球性的大趋势,在经济水平提高的背景下,各国都更加倾向于将一定的财政权力赋予地方政府。传统的财政分权理论指出,财政分权能够有效激励地方政府并提高其在公共